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意义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镇,造成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以及部分农村土地资源闲置,出现了地多人少的问题。而土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土地的有效利用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土地的自由流转,促使农户可以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经营规模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地实现。因此近些年,我国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政策层面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是随着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地流转也带来了种植选择变动以及部分地区出现的土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这背离了政府强调的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的要求。本研究将针对这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对农户土地流转情况及其土地流转后的种植决策等具体情况进行探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已有学者注意到土地流转后的非粮化现象,但有关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大多是进行理论上形成机制研究,本研究可以在这方面填补一些空白。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目前关于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经营的研究大多数是在土地流转后对农地经营规模化、结构调整与专业化经营、市场化经营、组织化经营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方面对于“非粮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相对甚少。本研究试图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在土地流转后的种植决策进行比较研究,如为苏州昆山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丰万盈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典型,进行农户调查,通过对土地流转后农户在种植决策方面的差异分析,提出促进土地稳定有序流转,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
阅读相关论文和资料,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农户种植决策等方面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与整理,得出可供借鉴的理论资料,为设计研究方案、解释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4. 研究创新点
现有研究大多是对各个地区非粮化的现状进行笼统的表述,主要是探究土地流转后非粮化的形成机制和对策研究,并未深入某一地区进行全面的实地调研,本研究是对江苏省8个地区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获得一手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另外,本研究也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异质性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县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以及农户种植决策有更全面和合理的认识。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时间 | 工作内容 | 预期成果 |
2020年2月15日-2020年3月1日 | 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 | 完成理论框架的架构、大致确定模型选择 |
2020年3月2日-2020年3月6日 | 对收集到的调研数据用软件进行处理、并建立模型进行相关计量分析 | 得到明确的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现 |
2020年3月8日-2020年3月28日 | 按照写作提纲的内容、层次、逻辑安排,对论文框架进行展开,开始撰写论文初稿,期间进行对论文初稿进行不断充实、细化论文内容 | 完成论文初稿 |
2020年3月29日-2020年4月15日 | 在导师评阅毕业论文的指导下,规范论文格式,丰富内容,进一步完善论文 | 完成论文定稿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