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通讯设备变得越来越便携和智能,也被大众普遍使用。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8.54亿。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少工作群体突破时空限制,依靠技术完成资料传送、信息共享和情感沟通,实现了工作向生活的进一步渗透。
基于此态势,国际开始关注移动技术带来的连锁效应。出于对员工身心健康的考虑,德国劳工部在2011年限制以telekom(德国电信)和vm(大众汽车)为代表的大型企业下班后以手机、email等方式联系员工;2014年4月,法国两大企业联盟和相关工会在新的劳动协议上明确指出,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不需要去检查或感觉有压力不去检查工作邮件,并在2017的法案中赋予法国工人在非工作时间有权“不在线”,要求50人以上的企业和机构必须以谈判的方式和员工协商下班后拒绝恢复邮件的时间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基于高校辅导员群体特征,探究其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上有哪些表征,以及辅导员使用工作性连通工具是如何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综合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验证影响。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归纳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根据以往研究中的不足提出本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其次,使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最后,通过统计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归纳法。回顾和归纳国内外已有文献,对本文研究主题形成系统的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全面地梳理、归纳现有研究,总结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和设想假设。
4. 研究创新点
第一、拓展了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影响效应的研究,扩大研究范围,为该领域的研究增加新的方向。
第二、丰富了工作家庭冲突的相关研究内容,本次研究进一步验证工作家庭冲突正反两种作用机制,使其中的作用逻辑更为清晰。
第三、本研究以高校辅导员群体为切入口,探讨了这个群体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上的个体特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情况,为辅导员的工作家庭平衡提供参考建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本次研究从2019年4月开始,预计在2020年5月完成。
阶段一:文献综述。在2019年4月-5月,搜集梳理相关文献,对现有的研究进展有整体的把握。
阶段二:构建框架。在理论整合的基础上,建立此次研究框架,明确研究过程,在2020年3月前完成开题报告、问卷初稿及论文框架(见附录)。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