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1-2]。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农业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如何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水稻产量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3]。在有限的耕地面积范围内,提高水稻单产的途径包括合理施肥,更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推广优质高产高抗的新品种等,高产稳产是我国培育水稻的重要目标[4]。
但我国的土壤普遍缺氮,氮肥的用量远远超过磷肥和钾肥。在氮、磷、钾中氮肥肥效一直居于首位。在现有的栽培体系中,部分农户盲目追求高产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破坏了环境[5]。因此要确定适宜的施氮量,使其与作物对氮素需求量相一致,充分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以期投入最少的氮肥而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6]。氮肥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氮肥吸收利用率= (施氮区吸氮量- 空白区吸氮量)/施用的氮肥量
研究表明,杂交稻具有杂种优势。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的增产优势主要决定于地上部植株的干物质生产优势[7]。hasegawa等研究表明,水稻产量形成来源于叶片的光合产物,而植株光合产物累积的多少是决定其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所以增加植株生物量是提高水稻产量的直接途径 [8]。近年来,具有生物量大,叶面积指数高,根系活力强,生物学产量高等显著特点的杂交水稻品种已作为水稻选种的关键[9]。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估算氮素含量和品种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2.分析氮素利用率和相关氮效率之间的关系;
3.分析超级杂交稻和超级常规稻两者间氮肥利用率存在差异的原因;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试验方案: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通过研究超级杂交稻与超级常规稻的地上部生长和产量及其对氮肥的响应,明确两种水稻的生长和氮素需求特点,以期确定合理的氮肥管理措施,为将来杂交稻施肥和增产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1)2020年3-4月 水稻植株样,花前各部位(茎秆,叶片)氮素积累量,花后各部位(茎秆,叶片,穗子)氮素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率的各个指标测量和研究。
(2)2020年5-6月 整理试验数据,撰写相关报告以及文章,进行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