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背景及意义
2011年商务部数据显示,当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当中消费增长为11.6%,较去年同期增长0.3%。前三个季度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5%,超过了一半。这在一定意义上证明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扩大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这一构想是非常正确的。所以近几年来,国家也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旨在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然而,内需不足尤其是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局面仍然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开拓农村市场,是缓解当前通货紧缩压力及培育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新机制的重要措施。在共同认为收入同时是决定消费与储蓄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近年来众多学者也开始探索金融支持与消费的关系,目前正规与非正规信贷渠道并存的二元化结构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主要特征,因此着眼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了解农民信贷渠道选择行为,及不同的选择对农民消费的影响,无疑对优化农村金融支持,及选择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最优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的
比较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在改变农民消费总量,改善农民消费结构上的作用的差别。
研究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及内容1. 采用列表方式对农户消费事项、各事项支出及消费总额进行描述性统计。
2. 采用列表方式对农户贷款模式选择、贷款用途、各用途贷款额、贷款总额进行描述性统计。
3. 参考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以及国外核心期刊构建影响农户贷款模式选择因素的指标体系。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及创新之处
1. 前人就农村信贷及农民消费这两个主题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的成果了,而这些研究多集中于信贷约束对农户信贷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而针对信贷渠道选择与农户消费情况之间联系的研究可谓少之又少,但是我们知道金融支持能缓解农民的流动性约束,并因此提高消费倾向,而两种信贷渠道在缓解农民的流动性约束方面的作用效果不同,因此可以推测在提高农民消费倾向上也存在不同,本文就此展开研究是最大的创新之处。
2. 考虑到非正规贷款的两个主要来源:高利贷和亲戚朋友,其借款特征、借款条件(借款期限、利率等)条件上存在较大差别,这将导致农民在理性贷款的前提下将不同来源的借款用于消费的不同部分,因此补充对这两种渠道的区别研究对于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创新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2013.5-2013.6:查阅相关文献,明确论文研究方向,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文献综述的写作。
2013.8-2013.9:结合文献资料,查阅相关资料,选定调查地点,设计问卷,进行预调查。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