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西藏农牧业发展研究及现状综述以江孜为例
本课题的意义
西藏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西藏农牧民人口比例高达86%,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3%,农牧业是西藏的基础产业关系着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目前的西藏来说,如果没有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不可能真正有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毋庸质疑,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逐步深入,西藏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1世纪的西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进入了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奔小康进程,全力迈向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04年,全区农牧民的人均收入达到1690元,比改革开放的1979年提高了10.63倍。农牧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牧区社会的稳定,为全区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把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作横向比较:目前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农牧区处于区域性和整体性的相对贫困状态。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至今仍有107万人的生活水平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农牧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很大,在西部12省区(市)里只排到第11位,而跟内地沿海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农牧民增收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西藏经济持续、健康和高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不能在可预见的将来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农牧民的相对贫困问题将变得更加尖锐。农牧业是西藏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西藏农牧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经济增长模式,对构建西藏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循环型农牧业体系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既要加强对农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牧民及经营者素质,更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规划中的主导作用。西藏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身积累能力不足,发展缓慢的西部边疆落后地区。研究和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对缩小与发达地区及西部兄弟省市的差距,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具体目标之一: 形成比较完善的特色产业开发体系。到2005 年, 为基本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经营企业化、布局区域化、管理信息化、技术服务化奠定基础。到2010年初步建成4大基地、一个中心和健全5 大体系: 即建成高原优质特色农牧产品的生产基地、特色农牧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特色农牧业开发和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基地、特色农牧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和特色农牧业信息的集散中心; 健全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执法体系、监督检测体系、市场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
具体目标之二: 切实有效地引导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牧民增收。在畜牧业方面加大扶持/ 五个产业带0(藏东北牦牛产业带、藏西北白绒山羊产业带、藏中奶牛产业带、藏中北草地型绵羊产业带、城郊猪禽产业带), 在种植业方面着重培育/三个基地0(一江两河中部的优质青稞、油菜生产基地, 城郊县市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东南部林区林果和林下资源生产基地),实现农牧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大增加农牧业劳动力的转移机会和拓宽农牧民的增收渠道, 使项目区农牧民现金收入来自特色农牧业经营的份额有显著提高;同时特色产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全面加强, 带动草原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以自治区/十五0 农牧业总体发展规划为蓝本, 一是立足畜牧业五个产业带0,坚持稳定绵羊、发展牛猪禽、控制山羊和马驴骡的原则, 抓好/两绒一毛0、牛羊肉、奶、皮和饲草饲料加工、储运、保鲜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农业主产区以青稞、油菜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转化为主, 市县城郊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推进种植业产业化发展; 三是围绕特色资源和藏东南林下资源产业带,发展藏药材、食用菌、林果茶生产,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四是围绕珍稀畜种、树种和鱼类,以资源保护为主,在保护的基础上,探索合理开发。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牦牛。控制数量, 加大出栏, 优化种群结构; 以牦牛肉、奶、绒和副产品加工品为主导产品, 建成藏东北牦牛产业带。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及优良品种, 进行西藏牦牛本地品种选育改良, 缩短牦牛的出栏期, 提高牦牛的商品率, 利用绿色优势, 力争青藏铁路建成后使西藏牦牛产品打入区外市场。
( 2) 藏系绵羊。稳定数量, 控制存栏,加大出栏,优化种群结构,提高效益。加强绵羊改良,由毛用转向肉毛兼用或肉用,重点提高绵羊个体产毛量羊毛品质,进行藏系绵羊的本地品种选育。推广绵羊舍饲育肥技术,建成集品种选育、基地育肥、羊毛加工为一体的藏中绵羊产业带。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大胆解放思想,全面更新观念,摆脱计划经济和传统产量农牧业思维定式的束缚。抓机制创新。重点抓好 四大体系建设农牧业科研、推广综合服务体系, 运行有效、科学公正、行为规范的农牧业行政执法体系, 农牧业监督检测体系, 统一、竞争、有序的农畜产品市场体系。抓科技创新。狠抓科研攻关,实行农科教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用技术普及率和农牧业科技贡献率。抓结构调整。根据我区的区域特色及市场需求, 大力发展以优质粮、蔬菜为主的绿色农业, 以发展耗牛、生猪产业为主的黑色农业, 以发展绒山羊、藏鸡为主的白色农业, 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带。抓农产品生产安全。在结构调整新形势下, 尤其要高度重视粮食肉奶等生产能力的保护和提高, 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产品安全的关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稳粮调结构 的发展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粮食肉奶产量稳步增长。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四抓加大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力度。通过抓教育,抓重点,抓源头,抓质量,在农牧区广泛开展算富账、感党恩、要稳定、求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农牧民知道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大力发展青年、妇女农牧民党员,重点发展返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和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坚持培养联系人制度和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制度,帮助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
四注重激发农牧民群众的入党热情。通过注重教育管理,注重发挥作用,注重关怀激励,注重畅通出口,把发展农牧民党员与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加强对农牧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深化党员公开承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促进农牧民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大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产生活困难农牧民党员的力度;按照积极、稳妥、慎重的要求,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畅通党员出口。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