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29 18:43:2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一直和国家经济形势、政策导向具有重要的相关性。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整体经济形势下滑,作为劳动力输入地的沿海地带等发达地区经济出现下滑,出口受阻、企业倒闭等问题出现。与此同时,工人工资上涨,技术不断进步等也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支农惠农政策实施等增加了农村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因此出现了大量劳动力回流农村的现象。

所谓农村转移劳动力回流是指: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稳定工作至少一年的情况下,又重新回到户籍所在地,回乡后至少六个月内无外出就业(赵春辉,2009)。也有学者明确提出将调查时上溯一年内没有出去打工的群体定义为回流者(金沙,2009;赵耀辉,2002)。以未外出时间为6个月为标准主要是与人口普查的定义保持一致,而齐小兵(2013)认为6个月时间可能会错误地扩大回流劳动力的范畴,相比之下采用1年内没有外出务工为测量标准比较稳妥。因此本文认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是指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稳定工作超过一年的情况下又返回户籍所在地稳定生活超过一年的现象。而所谓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社会效应是指外出劳动力回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及社会影响,如外出劳动力返乡后的安置问题包括就业、住房、医疗等,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贡献以及对外出劳动力务工地区的社会影响等。

研究农村转移劳动力回流问题,对于转移劳动输入地输出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转移劳动力输入地来讲,根据劳动力回流的程度,分析地区劳动力结构,合理分配资源要素,调整产业结构以避免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使输入地政府更加重视外来劳动力的各种社会福利问题,对改善外来劳动力的生活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其次对于农村劳动力输出地来讲,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对于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回流劳动力相对于未外出劳动力拥有更好的技术,广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资本,因此这一群体有可能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推动力。同时,对于缓解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老龄化、空心村、无人种地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回流劳动力的素质回乡后从事什么工作、对农村发展的作用、社会安置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解释,因此研究该问题至关重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劳动力回流的研究比较多,而且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历程,二是关于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三是关于劳动力回流带来的社会效应的研究。

2.1、劳动力回流发展历程

虽然劳动力回流的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具有一定规模的劳动力迁移与回流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胡枫等,2013)。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回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为90年代中期至2003年农民工的回流;第三阶段为2004年初开始的民工荒至2006年的民工荒退潮(赵春辉,2009)。第一阶段里由于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率提高,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进入城市。1988年由于经济增长过快,通货膨胀严重,国家治理经济环境,控制资金投资等措施的执行使一些企业倒闭、缩小生产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出现大量劳动力回流现象;第二阶段里由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行,许多企业缩减职工,大量工人纷纷下岗,外来的农村劳动力更是出于不利地位,因此造成大量劳动力返乡发展;第三阶段里由于大量劳动路回流农村,全国各大经济区频繁出现民工荒,许多行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也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沿海制造业企业大量倒闭造成了对劳动力需求的集聚下降,迫使外来劳动力返乡发展(齐小兵,2013)。201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工厂产能过剩,出口受阻也使得大量劳动力回流。与此同时,我国在农村实行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民不断增收也对在外劳动力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在此双重作用下,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现象。以第一大人口省份河南为例,省外务工比例连续三年下降,由2012年47.4%下降到2013年43.6%再到2014年39.3%,同时本地务工比例三连升,2012年24.2%--2013年30.3%--2014年38.1%,展示出了强势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的趋势。2.2、农村劳动力回流影响因素

关于转移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学术界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得到各自不同的观点,因此关于回流原因的说法不一。

石智雷、杨云彦(2013)认为农村地区的家庭资源禀赋、长期保障、投资回报等因素会影响农村劳动力回流。研究表明:长期保障的缺失是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的核心障碍,而农村家庭禀赋的长期保障效应和投资回报效应是当前部分迁移劳动力主动回流农村的主要动力。

陈秋红、黄颖(2011)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农民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大方面进行阐述。自身因素主要有劳动力素质、故土难离观念、外出盲目、回乡创业等因素,而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农业升温、二元结构社会、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

罗明忠(2008)用逻辑推演和实证检验的方法分析回流的原因:预期收益和比较收益的降低是主要原因,另外是相当部分在城市做工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没有融入当地生活。

Dustmann(2003)认为迁移者之所以选择回流主要考虑的是家乡和目的地的相对价格水平、收入等因素以及迁移的主观偏好等。

金沙(2009)用推拉模型将原因归为推力和拉力进行分析得出:制度因素、经济因素等城市推力以及家庭事件、家乡文化环境等农村拉力是农村外出劳动力做出回流决策的重要因素,而思想观念、农村较低收入和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因素等农村推力以及城市较大的收入或收入预期等城市拉力是阻止其做出回流决策的重要因素。

白南生、何宇鹏(2002)根据对安徽四川二省的实地调查的数据对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分析。数据显示:外出人群与未外出人群在性别结构、年龄构成、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而回流人群在人口学特征方面更加接近于未外出人群而不是外出人群;回流原因的调查表明:因外地就业困难而返乡的被动回流呈上升趋势,因个人原因或家庭原因的回流呈下降趋势,以回乡投资为目的的回流仅占回流劳动力的21.5%。

2.3、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社会效应

关于农村转移劳动力回流影响的研究,相对于回流原因的研究而言较少。同时,劳动力回流的社会效应的研究与回流原因的分析具有高度关联性,通过对回流原因的界定分析回流劳动力的社会影响。

金沙(2009)认为目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多属被动回流,这种回流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并无太大贡献,但可通过提高回流劳动力能力素质,使其主动回流,回乡创业从而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石智雷、杨云彦等(2012)认为只有给予适当的政府引导与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回流劳动力的作用。

邱海盈(2001)认为回流者通过自己的才识展现,为回流地输入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本,带动当地新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开发,表现为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促使传统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及在城乡之间、先进和落后地区之间建立全新的要素分配机制。

傅允生(2013)认为国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劳动力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回流,既为东部沿海地区优化资源配置与加快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也为中西部地区引入产业资源,扩大投资规模带来了机遇。

白南生等人(2002)的研究认为,回乡创业对家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结构调整上,对农村农业化的贡献较小。

总结:以上是近些年来针对农村劳动力回流分析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从回流的发展历程来看,回流现象自改革开放就普遍存在,并与国家经济形势、社会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回流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越来越趋向于利用经济学、统计学等分析方法对回流因素进行经济效用的分析,也有从社会学对农村劳动力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等方面具体的分析研究。目前,主要认为回流是劳动力权衡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等方面做出自身效用最大的决策;从劳动力输入地输出地两个方面针对劳动力回流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从文献的研究现状来看,针对回流原因的分析的研究比较多而针对回流劳动力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虽然回流劳动力从省市层面上来看规模较大,但是实际调查中的村庄回流劳动力规模较小,以这部分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可能存在片面性并且产生的效益不易统计。并且回流劳动力产生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显现,因此给调查统计带来了不便。同时,关于如何引导回流劳动力再就业,促进回流劳动力对农村地区的发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本文计划以山东省枣庄地区为例在传统分析劳动力回流现象基础上重视对目前三农新政策对回流的影响,同时也关注目前农村劳动力回流后生活状态,从而对目前劳动力回流有更好的认识。

3、应用前景

通过对回流劳动力的调查,从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别分析其回流原因和社会效应,对完善回乡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以及改善外出劳动力生存环境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利于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云彦, 石智雷. 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禀赋与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J]. 人口研究, 2012, 4: 3-17.

[2] 陈秋红, 黄颖. 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及对策[J]. 农业经济, 2011 (8): 54-55.

[3] 胡枫, 史宇鹏. 农民工回流的选择性与非农就业: 来自湖北的证据[J]. 人口学刊, 2013, 2: 009.

[4] 石智雷, 易成栋. 长期保障, 投资回报与迁移劳动力回流决策[J]. 经济评论, 2013 (3): 66-76.

[5] 金沙.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决策的推拉模型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09 (9): 64-66.

[6] 罗明忠.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回流的原因: 逻辑推演与实证检验[J]. 经济学动态, 2008 (1): 51-54.

[7] 胡金华, 陈丽华, 应瑞瑶. 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J]. 农业技术经济, 2010 (8): 73-79.

[8] 邱海盈. 农村劳动力回流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开发[J]. 人口学刊, 2005 (3): 52-55.

[9] 王美艳. 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的研究综述[J]. 中国农村观察, 2006, 3: 009.

[10] 郭力, 陈浩, 曹亚. 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回流背景下农民工跨省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地区 6 省的农户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 2011 (6): 45-53.

[11] 白南生, 何宇鹏. 回乡, 还是外出?安徽四川二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02, 3: 64-78.

[12] 白南生,宋洪远. 回乡, 还是进城?[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13] 石智雷, 杨云彦. 家庭禀赋, 家庭决策与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J]. 社会学研究, 2012, 3: 008.

[14] 范国忠, 冯久先, 代祥, 等. 对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分析[J]. 中国统计, 1998, 11: 29-30.

[15] 唐茂华. 成本收益双重约束下的劳动力转移[J].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10): 30-39.

[16] 赵春辉. 农村劳动力 回流 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 吉林大学, 2009.

[17] 齐小兵. 我国回流农民工研究综述[J]. 西部论坛, 2013, 23(2): 28-34.

[18] 徐家鹏. 城镇就业风险, 环境, 条件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逆向回流[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 28(8): 84-90.

[16] 傅允生.产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学术月刊, 2013, (3).

[19] Dustmann C. Children and return migration[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03, 16(4): 815-830.

[20] Piotrowski M, Tong Y. Straddling Two Geographic Regions: the Impact of Place of Origin and Destination on Return Migration Intentions in China[J].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2013, 19(3): 329-349.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根据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本文以山东枣庄地区回流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探索当前农村外出来动力回流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社会影响等,并对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分为以下四个研究目标:

(1)通过文献查找及理论梳理,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历程进行总结以期对当前的回流趋势有所了解。

(2) 通过理论与调研数据,探索目前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

(3) 根据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对回流劳动力进行分类,探索不同类型的劳动力的社会影响。

(4)根据目前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以及回流前后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及影响,对目前我国促进新农村社会和城镇化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研究内容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2.1、我国劳动力回流历程

该部分阐述了我国近些年来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历史进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几个主要阶段发生的回流,通过关注这几次回流的发生的原因,回流的程度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目前劳动力回流发展趋势提供借鉴。

2.2、我国劳动力回流影响因素

该部分主要是根据理论探索和实际调查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将农村回流劳动力分为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类型,然后对引起这两大类回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影响劳动力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以及社会特征等,同时着重关注目前农村农业新政策对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影响程度。随后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整理,选择适当变量,选择Probit模型对两类回流进行实证分析,进而系统的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劳动力回流的影响。最后对现阶段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归纳。

2.3、我国劳动力回流的社会影响

该部分主要是探索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给劳动力输出地和劳动力输入地带来的社会影响,同时关注主动回流人群返乡后的发展情况以及被动回流劳动力的返乡安置问题。首先对于劳动力输出地,主要从回流劳动力家庭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比如经营规模、经营资金投入、机械化程度等与未外出家庭进行对比,同时对回流劳动力非农收入、住房建设或购置、家庭消费等方面进行统计,从而分析劳动力回流对输出地的影响;对于劳动力输入地,主要从回流劳动力在外地工资收入、生活消费、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对劳动地输入地的影响。

2.4、结论及政策建议

该部分主要是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问题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同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行政策性建议。对于新农村建设可以从对主动回流的影响分析,探求目前新推行优惠政策对劳动力的吸引程度对政策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同时,根据被动回流劳动力反映对目前城镇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将回流劳动力氛围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两类分别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注重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发展的新政策对于回流的影响程度,这也是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劳动力回流给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社会影响,同时注重对主动回流劳动力的回乡发展情况以及被动回流的内外部因素及返乡安置问题的反映,并对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就劳动力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围绕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本文初步选定山东枣庄为调研地点,以当地外出一定时间又返回农村稳定生活的农民为研究对象,在枣庄地区选取10个村庄,每村计划做20份问卷,总计200份。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分析,本文以定性分析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手段,两种方法相结合对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社会效应进行规范研究,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1、定性分析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主要从理论基础以及相关问卷的描述性分析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进行描述、概括、总结,以期得出目前回流劳动力的个体及家庭特征,总结回流的影响因素和回流带来的社会效应。

1.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是借助数学、统计等计量方法进行研究,系统的认识研究对象的特征规律。本文主要借助描述性分析以及Prob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以达到认识规律的目的。

1.2.1、Probit模型

见附件

2、技术路线图

见附件

3、可行性分析

目前关于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国内外理论已相当成熟,国内学者也很重视对劳动力回流方面的研究,同时关于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实证分析理论也很丰富,这都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基础。

另外关于数据收集方面,可以利用丰富的学校数据库资源,获得本文研究所需要的各种年鉴数据。

4. 研究创新点

1、目前关于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传统的社会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是关于近些年新推行的惠农政策、新农村发展政策对劳动力回流影响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因此本文重视对这一块的分析。

2、目前对于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研究大多是研究其回流原因以及从较宏观的层面上分析回流带来的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重视对主动回流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支持以及被动回流劳动力的安置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年1月2月 文献回顾与梳理,在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确定论文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2015年3月4月 在确定的框架中,逐步进行内容的填补,完成论文草稿。

2015年5月 根据指导老师修改意见,修改草稿,完成论文定稿。

2015年6月 做好论文的答辩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