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一直和国家经济形势、政策导向具有重要的相关性。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整体经济形势下滑,作为劳动力输入地的沿海地带等发达地区经济出现下滑,出口受阻、企业倒闭等问题出现。与此同时,工人工资上涨,技术不断进步等也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支农惠农政策实施等增加了农村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因此出现了大量劳动力回流农村的现象。
所谓农村转移劳动力回流是指: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稳定工作至少一年的情况下,又重新回到户籍所在地,回乡后至少六个月内无外出就业(赵春辉,2009)。也有学者明确提出将调查时上溯一年内没有出去打工的群体定义为回流者(金沙,2009;赵耀辉,2002)。以未外出时间为6个月为标准主要是与人口普查的定义保持一致,而齐小兵(2013)认为6个月时间可能会错误地扩大回流劳动力的范畴,相比之下采用1年内没有外出务工为测量标准比较稳妥。因此本文认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是指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稳定工作超过一年的情况下又返回户籍所在地稳定生活超过一年的现象。而所谓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社会效应是指外出劳动力回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及社会影响,如外出劳动力返乡后的安置问题包括就业、住房、医疗等,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贡献以及对外出劳动力务工地区的社会影响等。
研究农村转移劳动力回流问题,对于转移劳动输入地输出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转移劳动力输入地来讲,根据劳动力回流的程度,分析地区劳动力结构,合理分配资源要素,调整产业结构以避免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使输入地政府更加重视外来劳动力的各种社会福利问题,对改善外来劳动力的生活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其次对于农村劳动力输出地来讲,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对于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回流劳动力相对于未外出劳动力拥有更好的技术,广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资本,因此这一群体有可能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推动力。同时,对于缓解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老龄化、空心村、无人种地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回流劳动力的素质回乡后从事什么工作、对农村发展的作用、社会安置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解释,因此研究该问题至关重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劳动力回流的研究比较多,而且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历程,二是关于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三是关于劳动力回流带来的社会效应的研究。 2.1、劳动力回流发展历程 虽然劳动力回流的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具有一定规模的劳动力迁移与回流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胡枫等,2013)。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回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为90年代中期至2003年农民工的回流;第三阶段为2004年初开始的民工荒至2006年的民工荒退潮(赵春辉,2009)。第一阶段里由于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率提高,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进入城市。1988年由于经济增长过快,通货膨胀严重,国家治理经济环境,控制资金投资等措施的执行使一些企业倒闭、缩小生产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出现大量劳动力回流现象;第二阶段里由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行,许多企业缩减职工,大量工人纷纷下岗,外来的农村劳动力更是出于不利地位,因此造成大量劳动力返乡发展;第三阶段里由于大量劳动路回流农村,全国各大经济区频繁出现民工荒,许多行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也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沿海制造业企业大量倒闭造成了对劳动力需求的集聚下降,迫使外来劳动力返乡发展(齐小兵,2013)。201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工厂产能过剩,出口受阻也使得大量劳动力回流。与此同时,我国在农村实行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民不断增收也对在外劳动力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在此双重作用下,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现象。以第一大人口省份河南为例,省外务工比例连续三年下降,由2012年47.4%下降到2013年43.6%再到2014年39.3%,同时本地务工比例三连升,2012年24.2%--2013年30.3%--2014年38.1%,展示出了强势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的趋势。2.2、农村劳动力回流影响因素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根据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本文以山东枣庄地区回流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探索当前农村外出来动力回流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社会影响等,并对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分为以下四个研究目标: (1)通过文献查找及理论梳理,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历程进行总结以期对当前的回流趋势有所了解。 (2) 通过理论与调研数据,探索目前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 (3) 根据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对回流劳动力进行分类,探索不同类型的劳动力的社会影响。 (4)根据目前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以及回流前后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及影响,对目前我国促进新农村社会和城镇化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研究内容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2.1、我国劳动力回流历程 该部分阐述了我国近些年来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历史进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几个主要阶段发生的回流,通过关注这几次回流的发生的原因,回流的程度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目前劳动力回流发展趋势提供借鉴。 2.2、我国劳动力回流影响因素 该部分主要是根据理论探索和实际调查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将农村回流劳动力分为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类型,然后对引起这两大类回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影响劳动力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以及社会特征等,同时着重关注目前农村农业新政策对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影响程度。随后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整理,选择适当变量,选择Probit模型对两类回流进行实证分析,进而系统的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劳动力回流的影响。最后对现阶段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归纳。 2.3、我国劳动力回流的社会影响 该部分主要是探索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给劳动力输出地和劳动力输入地带来的社会影响,同时关注主动回流人群返乡后的发展情况以及被动回流劳动力的返乡安置问题。首先对于劳动力输出地,主要从回流劳动力家庭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比如经营规模、经营资金投入、机械化程度等与未外出家庭进行对比,同时对回流劳动力非农收入、住房建设或购置、家庭消费等方面进行统计,从而分析劳动力回流对输出地的影响;对于劳动力输入地,主要从回流劳动力在外地工资收入、生活消费、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对劳动地输入地的影响。
|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围绕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本文初步选定山东枣庄为调研地点,以当地外出一定时间又返回农村稳定生活的农民为研究对象,在枣庄地区选取10个村庄,每村计划做20份问卷,总计200份。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分析,本文以定性分析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手段,两种方法相结合对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社会效应进行规范研究,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1、定性分析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主要从理论基础以及相关问卷的描述性分析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进行描述、概括、总结,以期得出目前回流劳动力的个体及家庭特征,总结回流的影响因素和回流带来的社会效应。
1.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是借助数学、统计等计量方法进行研究,系统的认识研究对象的特征规律。本文主要借助描述性分析以及Prob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以达到认识规律的目的。 1.2.1、Probit模型 见附件 2、技术路线图 见附件 3、可行性分析
|
4. 研究创新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年1月2月 文献回顾与梳理,在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确定论文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2015年3月4月 在确定的框架中,逐步进行内容的填补,完成论文草稿。
2015年5月 根据指导老师修改意见,修改草稿,完成论文定稿。
2015年6月 做好论文的答辩工作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