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草莓营养价值高,口味好,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近几年种植面积大幅提高。但由于病毒病的传播感染,导致草莓品种种性退化,产量、品质下降,商品率降低,严重影响了草莓的发展。
草莓(fragariachiloensis.duch.bail.)是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2000年我国的草莓栽培面积达36700.h㎡,居世界首位,产量约为3.57105t,仅次于美国[1].但由于栽培草莓都是通过无性繁殖,病毒侵染之后,随同无性繁殖材料传播扩散.因此无性繁殖数量越大,病毒传播速度也越快.通过几年的栽培后,受病毒的危害,引进的品种果实变小、品质变劣、产量降低等退化现象普遍发生[1]。
草莓病毒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其中对草莓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有四大病毒: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mottlevirus,smo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trawberrymildyellowedgevirus,smtev)、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veinbandvirus,svbv)和草莓皱缩病毒(strawberrycrinklevirus,scrv)。我国也曾对草莓主栽区的病毒种类及其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2],对一些重要病毒如草莓斑驳病毒、草莓皱缩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伪轻型黄边病毒进行了鉴定[2-6]。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本实验以草莓品种'cf'为实验材料,建立带病毒苗的组培苗体系,并对带有病毒病的组培苗进行扩繁,继代4次后,取2mm左右的茎尖,进行超低温处理,培养45天后,获得一批脱毒苗。然后进行rt-pcr检测,计算出'cf'品种的脱毒率。检测后进行生根、炼苗;炼苗后进行匍匐茎的繁殖,最后进行相应的抗逆性检测。检测成功后脱毒苗可投入到大田中生产。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采用果树实验室所保存的盆栽苗草莓'cf'品种的茎尖为实验材料,以超低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来获得脱毒苗,并用多重rt-pcr技术进行草莓脱毒检测。然后进行快速增殖,继代培养,培养5代左右,诱导生根,炼苗处理,并将草莓苗移至无菌土壤中。以获得的'cf'脱毒苗和未脱毒的'cf'苗为实验材料,然后对获得的脱毒苗和未脱毒苗进行干旱胁迫,测定其生物学活性,即不同时期的植株生长势,叶片的大小、数量多少,植株高度等进行记录分析。
详细的方法步骤:
4. 研究创新点
1.本次实验主要研究草莓'CF'品种的脱毒及病毒检测和抗逆性,这在国内外还未见过该实验的报道。
2.本次试验以未脱毒苗为实验材料来探究草莓脱毒性状,研究成果在农业上具有可行性应用。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年4-6月与指导教师高老师联系确定实验项目,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关于草莓脱毒的一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以及国内外关于草莓脱毒技术现状和发展。
2014年6-7月草莓无菌体系的建立。
2014年9-10月选取生长正常的草莓试管苗在快速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并进行草莓苗的病毒检测。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