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砷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对砷的毒性认识可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1,2]。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含砷农药及添加剂广泛使用,使大量的砷随着河流或降水入海,增加了砷在环境水体的浓度和分布范围,对浮游生物也产生毒性作用。
研究发现,砷元素的毒性与其形态密切相关,无机态的亚砷酸盐(as(iii))和砷酸盐 (as(v))具有较高的毒性,一甲基砷酸(mma)和二甲基砷酸(dma)毒性较小,而砷甜菜碱(asb)、砷胆碱 (asc) 和砷糖常被认为是无毒的[3,4]。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取对数期生长旺盛的盐藻分别接种于含不同浓度三价砷的液体培养基中。
分别在0,2,4,6,8,10,12和14d收集藻体测定砷形态和砷总量。
设计相同培养条件下无砷的藻液和无藻的含砷培养液为实验对照。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实验方案:1、盐藻生长曲线及不同浓度as(iii)胁迫下的生长曲线绘制,通过酶标仪(检测波长680nm)测od值、显微镜固定时间计数绘制盐藻的生长曲线。
2、一个生长周期内,不同浓度as(iii),盐藻积累砷的情况 (1)、从同一瓶无菌盐藻母液中分别取等体积(200ml)的藻液于250ml锥形瓶中(3平行); (2)、分别用0、25、50、100、250、500、1000、3000μm的as(iii)处理盐藻,培养至衰亡期(设置非生物空白对照组); (3)、5000rpm下离心10min后收获藻体,收集上清检测总砷及as形态;0.1m磷酸盐缓冲液(ph=7.0)侵泡藻体2min,离心后收集上清测定吸附部分。
(4)、藻体冷冻干燥24~48h,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5)、微波消解(电热消解)盐藻样品后icp-aes检测盐藻中的总砷含量。
4. 研究创新点
1、HPLC-HG-AFS检测分析盐藻中的砷形态;2、盐藻对不同浓度亚砷酸盐(As(III))的吸收和代谢机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具有微生物基本实验操作水平,参加过SRT实验设计,并对该项目具有很高的积极性;2、通过查阅资料,具备了充足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3、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师兄给予理论指导与帮助,同时我个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