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农田水环境中n、p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多。
这一方面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使藻类大量繁殖,危害水生生物,对人类及家禽等产生毒害作用,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另一方面,过量的n、p向地下水迁移、积累,严重威胁了人们的饮用水安全[1]。
根据研究表明,某些地区饮用水体中较为严重的硝态氮污染与该地区癌症发病率的增高有着一定的联系[2,3]。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地处经济发达的沪宁杭三角地带,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同时,也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人类活动对太湖流域造成的水质污染而导致了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和环境质量的下降不容忽视。
研究太湖地区不同月份水体中氮、磷及ph值的变化规律,确定各气象因子的变化对太湖地区水体中氮、磷的影响程度,探讨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对研究区水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水样的测定项目主要包括: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总磷、ph值。
具体方法如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1997):硝态氮:紫外分光光度法亚硝态氮:α萘胺比色法铵态氮:可见分光光度法总磷(tp): 过硫酸钾消解法ph:ph计酸度法2.技术路线3.实验方案(1)研究区位于常熟市白茆镇,地处太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地下水采集点在农田附近水井。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1)本研究采用横向和纵向相结合比较的方法来分析农田水环境的时空变化状况。
(2)在研究太湖地区水体中氮、磷含量及pH值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基础上,对水质进行评价,进而对研究区水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完成对研究区不同水体的采样和测定,并对研究区的水环境进行评价。
(2)阐明各区域内污染因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原因以及区域间含量差异的原因。
(3)在成果体现上,经过研究工作和努力,提交研究报告,完成本科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