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和依存度越来越高,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桥梁的人民币汇率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某种意义上,汇率是一个国家的商品和资产的对外总价格,是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执行着价格转换职能,从而成为调节一国贸易收支的重要杠杆,其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明晰汇率制度、汇率行为与贸易收支的确切关系,无论是对汇率制度的完善、汇率调节还是对促进贸易收支均衡、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有实效的拉动力之一,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作为最大发展中经济体的中国与最大发达经济体美国之间的交锋。中美两国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为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利益,2001年入世后,中国自美进口额占中国进口额的比重逐年递减,而中国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两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中美贸易顺差连年增加,引发了许多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美方特别指责人民币汇率问题,认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低估和不能进行市场化,使得两国贸易顺差持续增大,并进一步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人民币一直背负着被低估以及导致全球失衡,特别是中美失衡的责任。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逾10年来首次更改人民币被低估的评判,宣布中国人民币汇率处于估值合理区间,而后人民币又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对我国跨境贸易及结算具有利好意义。在我国目前资本还未能完全自由流动,对外贸易作为内外经济主要的传输纽带,是开放经济下汇率制度的宏观经济效果最为直观的、相关的、可测的中介目标。由此中方应谨慎对待汇率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关系,避免把经济和贸易问题政治化,扩大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的利益融合,提高贸易和投资的便利性。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汇率变动不仅在短期内可以促进一国的出口贸易扩大,而且可以促进一国出口贸易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的影响依然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国海关自 1992 年开始采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本文基于综合考虑,将其中二十二类产品归类为七大类产品:动、植物产品大类(hs01-hs04),矿产品大类(hs05),化工产品大类(hs06,hs07),轻纺产品大类(hs08-hs12),金属产品大类(hs14,hs15),机电产品大类(hs16-hs19),杂项产品大类(hs20-hs22),基于分类从行业角度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基于此,本研究采用2005年7月-2015年7月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月度数据、中美贸易进出口数据、基于编码协调制度(hs)标准的中国对美国出口数据,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和engle-granger两步法协整检验,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从整体上和从行业角度对中美贸易影响的进行分析。(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汇率变动对贸易有显著影响第一种观点认为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影响显著。许少强和朱真丽(2002)将人民币汇率史划分为七个时期,通过考察各个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以及采用计量模型回归分析来验证评估各个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以1985-1993年期间为例,总体上看,进出口价格弹性之和为2.36,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认为汇率波动能够有效调节我国的贸易收支。卢向前和戴国强(2005)选取19942003年中国的月度数据,采用不完全替代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方法进行检验,得出结论:ml条件在我国成立,并存在j曲线效应,汇率政策是有效的。马丹、徐少强(2005)通过建立进口和出口方程进行计量分析,认为中国贸易结构中的出口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中国的出口结构式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granger原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李洪彬和马弘使用2000-2006年中国企业进出口数据,根据基准模型和最小二乘法,从微观层面估计我国进出口汇率弹性,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企业对外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企业实际出口减少0.99%,实际进口降低0.71%,意味着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李文军和张巍巍(2010)在对汇率与中国对美初级产品和制成品进出口之间的关系中研究发现,中国对美出口的美国gdp的弹性系数(5.28、5.76)远高于中国从美进口的中国gdp的弹性系数(0.92、1.1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导致中国对美进口减少,需求因素对中国对美出口与进口影响的巨大差异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加剧中美贸易不平衡。 2.汇率变动对贸易没有显著影响一部分学者通过分析得出了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没有显著影响的结论。早期rose和yellen(1989)使用最小二乘法的回归方法对美国和其他g7国家自1960年的双边贸易季度数据进行了检验。他们的结论是: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并没有任何显著影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如此。但此后,随着计量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者发现由于没有考虑数据的非平稳性,之前研究得到的证据可能并不可靠。大部分以中国为对象的实证研究一个明显的缺陷是当中国贸易收支发生变化时,这些研究都无法识别这种变化是由于人民币波动引起的,还是由于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因此,谢建国和陈漓高(2002)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协整与冲击分解方式来研究中国的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影响中国贸易收支变化背后真正的原因,通过实证分析显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贸易收支没有显著影响。但该文研究的是整体贸易收支,而没有对不同国家(地区)双边贸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探讨。沈国兵(2004)利用1998-2003年的月度数据研究了中日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日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该文虽然研究了双边贸易,但仅就一个双边贸易进行讨论,而没有对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叶永刚等(2006)使用1995-2004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期和短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都不存在因果关系。金洪飞、周继忠(2007)针对1994年1月-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方法,对中美贸易的收入弹性和实际汇率弹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对美国出口收入弹性约是我国从美国进口收入弹性的6倍。但是,我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汇率弹性显著性不大,因此,人民币升值将无法改善中美贸易收支。 3.汇率变动对贸易在不同时期表现是不同的除以上两种观点外,还有一类观点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的关系是分时期改变的。 bahmanioskee和brooks(1999)等在美国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研究,得出实际汇率波动在短期内对一国的贸易平衡无影响,但是在长期实际汇率的贬值则可以改善该国的贸易。huang 和malhotra(2004)针对12个亚洲发展中国家和18个欧洲发达国家,利用1976-2001年的相关数据对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分析,发现欧洲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则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而且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闫坤和张鹏(2010)研究方锥体经济格局下的人民币汇率与财政政策伞形调控,在危机恢复期,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经济方锥体格局,并导致了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国际化。他们提出了宏观调控的伞形框架,即以市场为基础,以内需发展和低碳经济为突破口,以财政、货币、汇率政策有效搭配为驱动的新机制。有的学者认为实际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口与出国的影响是不同的。张进铭和周才云(2007)运用chow检验对1980-200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再用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汇率波动是引起出口贸易变动的原因,而进口贸易与汇率波动不存在因果关系;汇率的正向冲击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都为正,但对出口贸易影响强烈,对进口贸易影响微弱。张明龙和万方(2014)运用基于var 模型的johansen 协整分析和基于ecm 的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中美贸易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及其对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在短期内对中美进出口贸易都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在长期这种影响是显著的,并且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进口的影响要大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4.总结国内上述研究选取的样本数据多为年度数据,统计结果缺乏稳健性。此外,汇率数据往往用人民币有效汇率代替双边实际汇率来研究汇率对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这也有失偏颇。同时,国内关于汇率与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多数都是采用局部均衡的古典弹性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只考察了由汇率变动引起的价格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忽略了价格和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变量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如上所述,众多的分析研究关于汇率波动能否对一国贸易收支产生影响,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不论是对中美贸易与人民币汇率之间长期关系的分析还是短期关系的分析,上述学者都有所论及,所使用的计量方法也相当广泛。然而部分学者在对计量模型的分析及相关计量方法的应用上,存在一些问题。模型设定不同、计量方法的不同、样本数据选择的不同等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因此,关于汇率、国际贸易收支的问题更像一国经验的检验问题。
参考文献:
[1]bahmani-oskooee m,niroomand. long-run price elasticity and 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revisited[j].economics letters,1998(61): 101109.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 研究目标本研究以《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为题,考虑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人民币升值但是中美贸易顺差仍然在一定时间内扩大,选取2005年7月至2015年7月间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对其2005-2015年中美贸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量回归,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作出分析,为排除不同类别产品出口相互抵消的现象,将hs编码中二十二类产品归类为七大类产品,分别是动植物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轻纺产品、金属产品、机电产品、杂项产品,考察行业层面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产品出口是否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进而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估值合理之后的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建言献策。
(二) 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前人在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分析的三类结论的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及内容和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部分,选取2005年7月至2015年7月间的人民币汇率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贸易的影响。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并吸取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在前人的研究中,汇率变化对对外贸易具有怎样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
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本次研究所需的内容,运用在本次研究中。
2.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是指利用数理统计和计量分析方法,对经济活动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数量分析,考察影响经济活动的各有关因素的相互影响及其影响方式的研究方法。
4. 研究创新点
(1)研究的背景。
本文考虑到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逾10年来首次更改人民币被低估的评判,宣布中国人民币汇率处于估值合理区间,而后人民币又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而选取2005年7月至201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数据作为样本,使研究更具现实参考意义。
(2)研究的方法。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 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书籍,明晰调查研究中的相关基本概念,并阅读社会研究方法等工具书,掌握相关调研技巧。
2016年1月2016年2月 收集2005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人民币汇率数据及中美贸易相关数据,并完成数据处理、分析工作。
2016年2月2016年3月 撰写论文初稿,并主动请指导老师批评指导。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