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了,在上世纪末,在美国排名前1000的公司约有90%对高管进行了股权激励。中国的金融业起步晚,发展快,在2005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在2006年,国资委发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点办法。这标志着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正在快速发展。同时,资本市场上对于股权激励总体抱有积极的评价,但仍不乏负面的声音,原因是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涉及到契约设计,公司结构,行为学等方面。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逐渐分离,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也愈发明显。而股权激励机制度为现代公司制度中重要的机制,使得被激励者与股东的利益一致化,进而提升公司价值,对于解决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股权激励机制,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在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方面对该机制进行重点探讨,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概况 股票期权是股权激励的最为常见的形式,激励对象的收益直接取决于期权契约设计的要素,如行权日,行权价,股价。西方学者研究委托代理理论后得出结论:股权激励通过给予代理人一部分的价值索取权,使得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统一化,让代理人在承担经营风险时能够分享自己创造的价值,从而减少代理成本。Richardson(2006)通过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建立了模型,该模型指出股权激励的实施有助于解决公司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问题,提升了公司的价值。Fama和Jensen(1983)提出了管理层自卫假说。他们认为如果管理层持有股份过多,那么就会威胁到大股东和董事会的低位,就产生了控制董事会的可能,导致代理问题加剧,从而损害公司价值。Ohad Kadan和Jun yang(2006)的研究同样表明如果公司对管理层实行较高程度的股权激励,可能会适得其反。任何公司都存在一个适合自己的股权激励程度,而不存在激励程度与绩效单一的正相关关系,当管理者的股份过高时,公司并没有提升绩效(Demsetz和Lehn Deangelo,1985)。 (二)国内研究概况 肖淑芳(2013)的研究表明,股权激励的比重与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几率呈正相关,进而达到行权的考核条件。吴育辉和吴世农(2010)通过分析公司的股权激励草案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自利行为的特点,指出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中不同程度地隐含了利于高管自利的因素。虽然有些公司的盈利性与成长性较好,但是其股权激励契约的设计并不合理,常常出现业绩考核的指标过于宽松,这样便有利于高管行权,获得收益。其研究还指出,只有提高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才会减小高管自利行为发生的 可能,而在别的方面如行业特征、经营状况、公司规模等均对高管自利行为没有显著 |
影响。王烨(2012)对管理层权力和在股权激励中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指出当管理者的权力越大时,越有可能制定标准较低的行权条件和初始行权价格。管理者会利用自身手段使得制定的股权激励契约对其有利,这样一来,股权激励适得其反,没有很好的解决代理问题。当今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还并不是很完善,这种结构的不完善可能导致管理层的权利过大,这样管理层便能利用自身权利自己设定薪酬,从而降低股权激励的效果。 三、应用前景 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资本市场的博弈会逐渐转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机构投资者的博弈,而并非单一的大股东与管理层的关系。这对于今后的股权激励机制应用的效果又会产生的新的影响,大股东对其的应用也会出现新的动机,不仅仅只有对于高管来说的激励与福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宗文龙, 王玉涛, 魏紫. 股权激励能留住高管吗?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13 (9): 58-63. [2]徐宁, 任天龙. 高管股权激励对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基于双重代理成本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 2014 (4): 55-63. [3]肖淑芳, 刘颖, 刘洋. 股票期权实施中经理人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行权业绩考核指标设置角度[J].会计研究, 2013 (12): 40-46. [4] 李小荣, 张瑞君. 股权激励影响风险承担:代理成本还是风险规避? [J].会计研究, 2014 (1): 57-63 [5]吴育辉, 吴世农. 企业高管自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草案的证据 [J]. 管理世界, 2010, (5): 141-149. [6]胡玉可. 试论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J]. 财务与会计, 2010, (1): 50. [7]Berle A A, Means G G C,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M], Transaction Books, 1932. [8]Fama E F, Jensen M C,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 26(2): 301-325.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文首先通过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现状和特征、国外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现状,并分析其借鉴意义;其次,经过介绍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了解目前学术界对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为下文实证研究进行理论铺垫;然后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之间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相应结论;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归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对如何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股权激励措施提出建议,并对我国股权激励办法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在我国股权激励政策对各个行业的影响效果以及对上市公司高管的影响效果。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来研究本文的主题,透过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建议。首先了解国内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的现状,重点是我国的情况;其次,通过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为接下来的实证分析进行理论铺垫;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就其影响因素如行业等建立回归分析模型,从而得出结论;最后根据结论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如何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数据可以通过公司年报采纳,方案可行。 |
4. 研究创新点
对股权激励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且与前期的股权激励方案相比,对新颁布的员工持股计划方案进行了有关介绍。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5年10月18日前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2、2016年1月1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3、2016年3月11日前完成中期检查; 4、2016年4月22日前完成论文草稿; 5、2016年5月11日前提交论文定稿; 6、2016年5月18日论文答辩; 7、2016年5月25日前提交论文终稿。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