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立论依据
(一)选题背景
自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间并购活动迭起,商誉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兼并和重组作为资本集中的重要方式将不断发生,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带来了新一轮的企业合并浪潮,再次引发了对合并商誉问题的争论。尤其是近年来企业间并购活动的次数和金额都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由此带来的合并商誉相关问题愈来愈凸显,围绕商誉的本质,合并商誉的确认计量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对商誉的讨论日趋激烈。在国内外一些大额的并购活动中商誉占了很大的比重,甚至超过了50%,因此就产生了大额的商誉,那么在以后的经营中是否真能收到合并时预期的收益呢?这使我们不得不对商誉进行必要的剖析研究。
我国财政部于 2006 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项独立的资产进行核算,并废除摊销法,要求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实现了与国际商誉会计准则的基本趋同。商誉作为资产列示于合并财务报表中,便符合资产的定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合并商誉的本质和性质来讲,合并行为带来的合并商誉应该会使得合并企业的经营业绩优于合并前的业绩,而现实经济活动中是如此吗?合并商誉是否真的能够提升并购企业的盈利能力,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又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何影响呢?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来得出结论,随着我国企业之间的并购事项日益增多,并购金额日趋增大,前面的这些疑问亟需解决,本文正是基于这个时代背景进行后续研究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二、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拟借鉴前人研究无形资产的经济后果的方法,对我国2012-2015年发生并购业务的上市公司产生的正合并商誉与其盈利能力的关系做实证研究。通过短期和长期两个时间窗口研究商誉与公司总资产收益率的关系来研究商誉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验证合并报表列示的商誉能否体现其本质即能否带来超额收益有利于企业获得盈利,为上市公司更好的进行商誉管理提供实证依据,也为资本市场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参考建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运用恰当的方法是成功研究经济问题的关键。本文涉及的分析方法如下:
研究方法上本文拟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合并商誉与公司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分为理论和实证两个部分。
理论研究部分,首先梳理相关理论,总结以往国内外文献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实证研究部分提供理论基础。
在实证研究阶段,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经验研究方法,利用相关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具体采用统计检验的方法。
(二) 技术路线
(三)实验方案
1、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为了更好地研究商誉问题就必须了解商誉的本质,最为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论述为关于商誉本质观点的三元论,本文秉持的观点就为其中的超额收益论,即认为商誉的本质是能为企业在未来带来超额收益。国内外专家学者认为:从最广义的角度理解,商誉的经济实质是指某一特定企业预期能够获取超额利润的资本化价值。在会计实务中按收购企业愿意支付的成本高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部分来记录,合并商誉是收购企业认为被收购企业拥有各种优越条件与无形资源,对两企业合并后的主体存在良好的预期相信相关资产能够在未来产生超过正常水平的超额收益而愿意额外付出的代价。
由于企业合并后短期内要实现经营、管理、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协同并不容易,文化、资源整合问题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短期内企业持有的合并商誉对盈利能力影响不大,合并商誉与企业盈利能力相关性不显著。
企业合并完成后收购企业和目标公司通过长期的融合运营阶段,能获得预期的各种协同效用而产生超过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收益,即能取得超额盈利。合并商誉能带来的超额收益的能力应该在收购行为完成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才能发挥作用。
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长期内企业持有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比
较大,合并商誉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
2、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
因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在运作和管理方式上是相似的,而且两个交易所的股份在近几年逐渐趋同,所以样本数据没有区分交易所类型。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受到更多、更严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对而言会计信息的披露是比较全面、充分和规范的。为保证结果分析的合理性和研究的及时性,选取2012-2015年沪深股市剔除所有ST公司后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的总样本。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等。
(2)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
本文选用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总资产收益率能全面代表企业的资产与利润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资产运用效率及其效果之间的关系;二是总资产收益率能够剔除资产规模的影响,分析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因为商誉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延展性的,所以区分两个时间段分别为短期阶段和长期阶段来研究商誉与总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短期阶段以1年为限,长期阶段以 4 年为限。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短期阶段,以 2012年为基准年,1 年为研究期限,研究商誉对2013年的总资产
收益率的影响。构建假设一的对应 OLS 回归模型一:
长期阶段,以 2012年为基准年,4 年为研究期限,研究商誉对2012-2015年的
平均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构建假设二的对应 OLS 回归模型二:
商誉作为一项资产项目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表明商誉是企业通过过去交易获得的可以控制的资源并能为企业带来可以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所以将商誉作为自变量放入模型。商誉相比企业的无形资产显得更无形,是企业最无形的资源,同时它又与无形资产有很多共同点。为了与商誉进行比较,所以本文将无形资产单独作为一项资产放入模型。本文亦将考虑规模因素的影响,将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来控制规模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证模型中将用企业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对企业规模加以控制。财务杠杆水平会影响企业的获利水平和增长率,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也作为一个变量放入模型。
表1 相关研究变量定义
变量代码 | 变量解释 |
i公司2012年的总资产收益率 | |
i公司2013年的总资产收益率 | |
i 公司2012-2015年间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 | |
i 公司2008-2011年间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 | |
i 公司在2012年末商誉占资产总额的比重 | |
i公司在2012年末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 | |
i公司的杠杆水平,取公司i在2012年末负债与资产的比率 | |
i公司2012年规模,取公司i在 2012年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 | |
随机误差 | |
随机误差 |
本课题以2012年为基准年,所以t为2012。
(四)可行性分析
1、在确定研究思路前对相关文献做了充分的阅读、学习和深入比较分析,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2、课题研究方案思路清晰,设计合理,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具有可行性。
3、从具有权威性文献中习得数据分析模型,保证了后期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硬件条件:我院拥有国内一流的金融实验中心,拥有CCER、国泰安、万德等数据库;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学习环境优良。
5、软件条件:本人对合并商誉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的问题很感兴趣,并且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学习过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所以对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有比较全面的掌握,相信能够把这份研究报告做好。
4. 研究创新点
四、特色或创新之处
第一,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上市公司持有合并商誉时间长短及是否计提减值准备两个方面系统的研究合并商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第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商誉的定义、本质、分类、确认计量和准则比较等规范研究方面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涉及商誉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也比较多,但对合并商誉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相对稀少,该领域还有很多可探索挖掘的空间。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五、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表2预期进展表
时间 | 阶段 | 预期进展 |
2015年9月 2015年11月 | 知识储备 |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相关文献、研究已有的学术成果,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 |
2015年12 月2016年1月 | 开题报告 | 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确定研究计划及步骤,对课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做初步分析。 |
2016年2月 | 数据收集 | 由于本课题所需数据较多,因此笔者打算利用3 到4 周时间收集整理数据,并针对其有效性进行相关筛选。 |
2016年3月 | 中期检查 | 完成研究分析,归纳研究结论,并撰写中期检查报告。 |
2016年4月 | 论文写作 | 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草稿并提交导师修改。 |
2016年5月 | 论文定稿 | 及时修改完善论文,最终完成研究过程。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