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菊花原产于我国,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其花型丰富,色彩艳丽,深受人们喜爱。切花菊在花卉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切花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生产程度的不断提高,虫害危害日益严重,导致切花菊产量和品质下降。其中,蚜虫是危害切花菊的主要害虫之一,从苗期到花期时有发生,多危害嫩茎、叶片和顶芽等部位,并通过刺吸汁液传播病害,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蜷缩畸形,使切花菊产量及品质下降。目前,蚜虫的防治多采用化学方法,不仅耗费人力物力,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农药残留,长期施用使蚜虫群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选育抗蚜虫菊花品种是菊花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80个切花菊品种进行抗蚜虫试验,以期鉴定并筛选出抗蚜性菊花优异种质,为菊花抗蚜虫育种提供宝贵材料,对于降低环境污染,推动菊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对约80个切花菊品种进行抗蚜性鉴定比较,获得品种的抗性差异,筛选出优质抗性品种。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 80个切花菊抗蚜鉴定方法的选定:田间自然感蚜法;蚜害指数法。
2. 运用SPSS 20.0软件,根据蚜害指数,进行描述性分析
3. 根据蚜害指数的不同,对切花菊品种进行抗蚜性分级;
4. 对比不同切花菊品种抗蚜性差异,选出优异抗性种质。
5.供试植物材料的准备:扦插法。
技术路线:
2.虫源准备
3.蚜虫接种
4.蚜口数量统计
5.计算蚜害指数
6.抗蚜性分级
7.多重比较和方差分析
8.筛选优异抗性品种
实验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研究中用的植物材料来自中国,欧洲,日本,韩国和12个未知来源的共80个条目的AM集切花菊,在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中国南京)保存。
本研究中使用的菊花蚜虫从田间生长的菊花植物收集,并且在保持在26℃,60%相对湿度的气候培养箱中培养。
1.2蚜虫抗性处理
本实验在玻璃温室中进行,使用自然感蚜的方法,在2017年4月至5月进行菊花抗蚜处理。
每种材料种植一排,行长40cm,行间距10cm。在每行的两端种植对蚜虫敏感的材料,作为感蚜行,其中每行种植2株。每种材料种植三次。当材料生长到6-8叶期时,将五只无翅虫龄蚜虫接种在感蚜行上。为了消除其他蚜虫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对温室中的所有材料进行了彻底的虫害防治。 21天后,将所有试验材料剪下放进自封袋,置于-20℃冰箱中,使蚜虫死亡,然后计数死亡蚜虫虫体,统计所有材料的蚜虫数量。
2.蚜虫的抗性评价及抗蚜性分级
抗蚜性评价采用蚜害指数法对各品种进行初步抗蚜性鉴定,标准为:1级:0~80;2级:81~160;3级:161-240;4级:241~300;5级:301~400
蚜害指数(I)∑(各级株数级别)/(调查总数5)
求出参试材料三次重复的平均蚜害指数(I*),作出抗性评价。其中:免疫:0;高抗:≤0.20;抗:0.21~0.35;中抗:0.36~0.50;感:0.51~0.75;高感:>0.75。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http//www-01.ibm.com/software/cn/analytics/spss/)对虫口平均数量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与Duncan多重比较,应用Excel绘制数据示意图。
4.结果分析
根据多重比较结果,对不同切花菊品种的抗蚜性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再依据抗蚜性分级,筛选出高抗的优异种质,可作为育种材料。
可行性分析:
1.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有丰富的菊花种质资源,可以为本研究提供丰富的试验材料;2.已有成功对多种植物进行了抗蚜性鉴定的报道,导师所在实验室对菊花抗蚜性鉴定有一定基础,这为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参考;3.指导老师多年从事菊花研究,经验丰富;4.我校的湖熟菊花基地提供了十分良好的试验环境;5.本人查阅了较充分文献,对本研究做了充足的准备。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1.蚜虫防治对于菊花产业十分重要,但一般的化学防治方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污染环境,长期农药残留还是蚜虫群体产生抗性,使防治效果大打折扣。相比而言,利用品种自身的抗蚜性进行蚜虫综合防治是一种生态安全高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多个菊花品种进行抗蚜性鉴定,筛选优异抗性种质,能为抗性育种工作提供原始材料。
2.目前国内对菊花品种的抗蚜性鉴定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已有的研究涉及一次鉴定的品种仅30余个且工作量大,本试验通过对菊花品种抗蚜性鉴定方法的改进研究能够为此领域研究提供新的方法选择。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2016 8.08-8.25:准备虫源
2016 9.01-9.15:所有材料扦插,生根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