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圈已然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1,2]。
20世纪下半叶,纽约区、芝加哥区和洛杉矶区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者,日本经济发展的主力是东京区、坂神区和名古屋区三大区域[3],而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作为三大经济圈,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4],引领了中国社会经济近几十年的发展。
由于经济圈突出体现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制约的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伴随的环境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成为衡量地区生态与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通过对生态足迹1985-2015年的长时间序列研究,分析三大经济圈生态赤字出现的时间差异以及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不同经济主体生态承载力差异,同时分析时间序列上不同经济体的生态足迹变化差异。
研究内容1 以地级市为空间单元,计算生态足迹生态足迹为特定区域消费活动所占用的以全球公顷(global hectares,gha) 计算的土地总量,即生物生产性面积。
生物生产性面积是表达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为各类不同的自然资本提供统一度量的转换标准。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1 查阅文献法为充分了解生态足迹相关理论,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本设计需要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此外,计算过程中用到的世界平均产量、消费量及发热量等数据需要参考fao数据库、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2 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盈余、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指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探索时空变化趋势,为预测中国三大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状况奠定基础。
2.1 生态足迹账户计算方法生态足迹为特定区域消费活动所占用的以全球公顷(global hectares,gha) 计算的土地总量。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以地级市为空间单元的三大经济圈在1985-2015年连续长达30年的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格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7.03.01-2017.04.01大量阅读文献,收集数据并完成初步数据整理及生态足迹模型修正,通过计算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盈余完成分析生态环境供需能力2017.04.01-2017.05.01深入分析数据,通过计算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与发展能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完成可持续发展分析,并选择适当方法表达数据及预测结论2017.05.01-2017.05.25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准备工作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