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公益诉讼的出现,不仅是我国公众环境意识觉醒和司法进步的表现,它的广泛推行,对便利公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监督和公共事务的管理,对扩大公民对环境公共事务的有效参与,推进环境决策的民主化进程,提高社会的法制化水平,乃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方面也有所突破和发展,但是还不尽完善,学者研究角度比较单一,创高较少。
本文尝试从环境诉讼中诉讼利益的归属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在具体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应如何分配诉讼利益,使广大群众能更具体直观的认识环境公益诉讼,进一步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也有利于指导实践中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处理,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见附件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如下:第一,分析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知识,以便更好的了解和认识环境公益诉讼。
第二,分析国内外目前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现状,发现目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存在的问题。
第三,通过分析诉讼利益的范围和归属,比较环境私益诉讼利益的范围和归属与环境公益诉讼的不同之处,进而分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利益包含哪些内容及如何进行分配,及如何实现的问题。
4. 研究创新点
第一,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更加直观具体,而前人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
本文将结合近几年来典型的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例,在分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环境公益诉讼进行过程中诉讼利益的范围及胜诉后所得损害赔偿金如何处置的问题。
第二, 在研究内容上,本文主要研究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利益范围及其归属问题,而以往学者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起诉主体与原告资格问题、收案范围等方面,本文较以往学者研究更进一步,更能直观的表现环境公益诉讼的最终诉讼目的和落脚点,同时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和实践也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