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2014年下半年起,使是中国最短缺的资源房地产也已经开始供应过剩。不仅仅是中国,国际市场上的石油、金属、粮食、煤炭以及货币均出现供应过剩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仅为2%,创5年新低,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为负1.9%,已经是连续34个月下跌,通缩已经到了眼前。
中国8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47.1,创09年3月来最低,为连续第六个月低于50.0的荣枯临界值,显示中国制造业运行进一步放缓。ppi继续大幅度下滑,工业企业的利润被进一步压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为切入点,宏观上总结自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贸易产生的冲击及制造业在国内的发展变化,探究原因,结合现阶段中国经济出现萧条之势,做出经济预测,对制造业产能过剩,资本寒冬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制造业未来的国际贸易的未来走向,对行业外部升级,内部改造,企业转型提出意见,结合行业自身特质提出应对经济变化的有效措施。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的冲击和影响
(一)出口增速下降, 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加剧。全球经济对中国企业的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中国国家海关总署在2009年2月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 2008 年中国外贸进出口累计贸易顺差为2954.7 亿美元。其中美国作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从美国进口814.4 亿美元, 出口2523亿美元, 顺差1708.6亿美元。这意味着, 中国出口的产品一半以上是在美国市场上被消费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所长张燕生通过研究发现, 2001年至2007 年我国对美出口增长率与美国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82, 所以美国经济减速将极大地降低中国的出口增速, 进而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此外, 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进口需求呈现下降趋势。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非常高, 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外贸依存度大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到2007年已经达到71%。其中35%的国内过剩产能是由国外消费购买的, 特别是欧美国家的消费, 而欧美的消费模式是借贷式消费。当金融危机发生时,外国的这种消费模式就不再适应现状,在我国内需一直不旺的情况下, 我国35%的过剩产能就无法被消耗。2008年1 至3 月份, 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包的业务项目下, 中国出口企业报损金额达到4700 万美元, 占全球贸易报损金额的36%以上, 同比增长了130%, 增幅比全球贸易报损金额高出接近100个百分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07年7 月次贷危机爆发后, 三季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幅仅为12.4%, 四季度再缩小到10.8%。而到了2008 年2月份, 对美出口增幅更变成了52%的负增长。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基本分析:结合金融危机后,我国制造业应对措施,宏观上提出制造业行业升级建议。
2、中国制造业核心能力的结构化特征分析。
由产品一体化程度和产品集成复杂度两个维度决定的二维空闾中,构建一个有关制造业技术能力的二维地图,并在这个地图中识别一国所具备的特殊技术能力,找寻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通过研究08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在贸易中产生的影响,对企业转型及升级进行回顾,探究企业应对经济变化的一般措施。
结合近两年经济衰退,资本寒冬的形势,为我国制造业企业贸易战略调整,企业内部升级改造提出应对方案。为应对未来的经济变化,提出可行的意见指导。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7年4月中旬前,完成近些年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国际贸易数据收集及分析,结合实例分析原因,及应对措施。
2017年4月底前,完成论文的写作及修改。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