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改革释放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步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虽然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处在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剩余的新阶段,但农民工的数量仍呈现持续上升态势,《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亿人,比2016年增加481万人,增长1.7%,农民工依然是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便成为农民工传递就业信息、弥补市场缺陷,同时降低农民工职业搜寻成本的重要通道。社会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体现,探讨农民工社会网络与工资收入的关系,对于实现农民工工资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Ⅰ.研究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在岗农民工的调查并结合相关数据库,分析农民工社会网络的收入效应,在对社会网络与工资收入内生性问题处理的基础上,运用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网络在农民工不同收入层次间的作用,揭示社会网络对农民工收入影响的具体作用,进而为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供相关建议。Ⅱ.研究内容(1)社会网络的衡量根据研究的内容将社会网络分成如下维度进行调查研究: ①社交网络规模:务工地区的亲朋数量、认识的行政人员、高级管理或技术人员的数量等 ②社交支出:聚会或送礼的次数及花费、请人吃饭的频率等 ③社交网络利用度:找工作的途径、工作中求助同事的频率等 ④周围关系和谐度:与同事和上下级的关系、对帮助人的信任程度等(2)研究社会网络对外出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影响农民工的收入除其正式账面工资外,还有奖金、补贴、加班费等小额收入,甚至还有因包吃、包住、包吃包住、不包吃不包住等情况补工资和扣工资,因此,为方便研究,取农民工对这些总收入的月平均估算值作为衡量工资收入的因变量。(3)研究社会网络在不同收入位点上的作用差异分别在10、25、50、75和90分位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探讨社会网络在不同位点上的作用差异,并根据显著性水平和系数大小解释社会网络对工资收入的深层次作用机制和经济学含义。(4)调查外出农民工性别、年龄和人力资本等内部特征以及所处环境的外部特征考虑到除了社会网络外其他因素也会对农民工的工资收入造成影响,因此也需要调查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以及受教育年限等控制变量。(5)对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分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群体的调查数据难以完全反映单独个体的实际情况,对有代表性的个案的分析能切实反映出这些因素集中的影响能力,有助于得出更全面的研究结果。Ⅲ.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农民工社会资本与工资性别差异主要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的接触和选择:如何选择分配调查对象以使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如何解决可能存在的语言不通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询问等。(二)问卷问题的设计:使问卷问题尽可能地准确反映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确保可以获得有效的信息反馈。(三)数据库的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force Dynamic Survey,CLDS)数据库中包含了较多与研究相关的数据,使用数据库进行计量分析为研究结论提供实证依据。(四)社会网络和工资收入之间存在哪些关系,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的位点差异。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Ⅰ.研究方法(一)文献分析法认真收集、阅读和分析大量的相关文献、研究数据、期刊杂志及网络资料,对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减少问卷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二)问卷调查法选取调查对象时,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各行业所占比重,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对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作的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设计方面,定量反映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状况、收入状况等。(三)个案访谈法在对农民工社会资本等状况进行调查的同时,选取其中一部分对象进行深度访谈,以深入了解一些细节和主观要素,对问卷结果作出更加深入的补充。(四)统计分析法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tata软件将所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归类、简化或绘制成清晰直观的图表,进而对外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状况、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以及性别差异进行分析概括。(五)计量经济学分析mincer工资模型常被用作人力资本与劳动收入关系的研究,在经典 mincer 工资方程中,工资水平的对数主要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及其平方项三者的影响,参考现有文献并结合研究重点,加入性别、技能培训、社会资本、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等信息,建立扩展的mincer 工资模型如下: lnwage=β_0 β_1 network ∑_iδ_i 〖cv〗_i ε其中,lnwage为农民工月收入的对数形式,是被解释变量,β_0是常数项,β_1是回归系数,解释变量为社会网络(由网络规模、网络强度、网络投资进行因子分析得到), 〖cv〗_i表示除社会网络以外的控制变量,包括农民工个体基本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力资本(最高学历、技能培训、政治面貌、健康状况)等,ε为随机误差项。
4. 研究创新点
(1)研究视角:国内研究大多关注社会网络对农民工收入水平和职业流动的整体影响,缺乏对于工资收入影响的细致分解研究,本研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社会网络在不同收入层级间所发挥作用的异同,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研究内容:本研究将社会网络详细分为不同的衡量维度,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衡量社会网络的综合变量,在考虑社会网络与收入之间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农民工社会网络与工资收入的位点差异,从而为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加快乡村振兴进程提出政策建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年12月—2019年1月 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按照理论框架分析研究内容的各个部分,完善研究内容。
深入学习相关经济学、统计软件使用等方面的知识,为数据分析和论文书写做准备。
2019年2—3月 进行问卷设计,到调研地点开展调查,收集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初步结论。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