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516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的意义:
在经过与用人单位选择与被选择的矛盾冲突之后,大学生即走向社会,开始了职业生涯的道路,这是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这期间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角色转换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事业的成败与人生的走向。如果顺畅、成功,则有利于增强和推进毕业生对自身职业活动中身份意识的认同和内化,促使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为事业成功奠定基础。反之,若出现角色偏差、角色冲突等过程困难,则会导致毕业生难以进入新的社会角色,面临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的双重压力与情感矛盾。因此,对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学生自我调节与学校教育共同作用,帮助大学生顺利适应岗位要求,融入职场环境有其必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
大学生完成学业踏上工作岗位,这一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对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职业理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学生就业后社会角色的转换为研究对象,综合系统地探讨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其成因,创造更多的角色转换的条件,培养大学生合乎社会特定要求的道德、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掌握适应职业角色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备适应社会角色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做好必要的准备以缩短适应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收集、查阅大量与专题有关的国内外文献,包括与大学生就业后社会角色转换有关的相关著作、论文,收集有关大学生就业适应事件的报道以及社会评价。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从这些文献中获取大量有效信息,掌握本研究的已有成果,在此基础上,为本文研究框架的设计提供整体思路和理论准备。文献的收集途径有:一是通过手工检索,从图书馆收集查阅与研究有关的图书资料;二是通过电子检索,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网上电子资源收集文献;三是从互联网上收集有关大学生就业适应问题事件的报道及公众舆情意见。
4. 研究创新点
我国大学生就业后社会角色转换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角色理论,从角色转换、角色冲突、角色期望及角色适应等方面论述从学生到职业人这一人生重要的转折,以单一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或社会学为视角,而紧密联系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以多学科综合性视角,以多维空间为观察领域的系统、完整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试图弥补这一不足。
本研究寻求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一是紧密联系我国当前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背景,探讨在整个社会结构、社会机制、社会观念大转变、大调整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变的过程。研究更具现实感与时代性,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查阅有关课题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进一步熟悉研究领域,梳理文献,拟定论文大纲,并与指导教师讨论;
厘清相关概念内涵,构建心理学及管理学理论基础;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