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1536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以空气污染为代表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及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正日益被人们所认知。从空气污染所处环境角度出发,大体可以把污染分为室外空气污染及室内空气污染。一般而言,前者包括气态污染物和以pm2.5为代表的固态颗粒污染物等;而后者则更多是由于室内如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超标所引起。自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以来,经济发达地区空气污染问题加剧,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雾霾已成为农村和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旨在利用中山大学的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微观数据,从住户层面分析居民用电量消费与空气污染之间的潜在联系。探究在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城市及农村居民可能做出的差异性行为反应。
理论目标层面。在利用工具变量的iv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排除用电量可能对空气污染产生的影响之后,研究随着以pm2.5为主的固体颗粒物在空气中浓度的增加,居民的用电量消费会产生怎样的反应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评估用电量行为的改变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此外,本文认为随着空气污染浓度的增加,居民将会更多的停留在室内,增加用电量,使得城市用电负荷增加从而进一步加重空气污染。证实空气污染可能存在的自我加重效应,也是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本研究通过综合已有文献,为自身研究假设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并且寻找贴切的理论机制,为接下来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此外,综合分析已有文献也是本文模型设定的重要依据,通过整合大量类似的相关学者研究方法,决定研究中的相关控制变量及构建核心解释变量的合理指标形式,使得最终结论能够以前人研究为铺垫,结论更加具有可信度。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将从视角、内容及方法三方面加以阐述:
(一) 研究视角创新。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已有文献多是探究pm2.5对人体的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的影响(barwick, et al., 2018,chen, etal., 2018, donaldson, et al., 2001, pokhrel, et al., 2010, quah, 1999,turner, et al.,2011);或是对经济发展、个体收入与城市空气污染或者用电量的潜在联系进行分析(cheung, et al.,2001,陈文静, 2009, 林伯强,2003,林卫斌,2010,张翔,2016,沈小波,2014)。很少有人注意到空气污染对用电量可能造成的潜在联系,唯一一篇是siming you(2017)首次运用自回归的分布滞后模型对1990-2014年的用电量数据进行分析,其研究的主题是上海及新加坡的长面板数据,但是其关注的是城市层面一月度衡量的的长时间序列,虽然可以很好地反应宏观层面,但是无法对微观个体行为进行描述。本文选取的clds是微观数据的个体调查,可以更好反应个体效应。
(二)研究内容创新。本文计划采取了更加完善的异质性分析标准,包括1.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家庭;2.南方及北方地区的家庭;3.不同消费水平家庭;4.家中有老人或者孩子等体质较弱人群的家庭。尽可能描绘不同主体反应行为的差异性。此外除了主要指标pm2.5,研究将纳入更多的空气污染物指标,如pm10、aqi、so2、no2等充分检验结论的稳健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
1.2018年12月,准备阶段:收集相关文献,整理并分类,寻找已有文献在角度、方法、数据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及可以为本研究提供依据的证据。
2.2018年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开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架构,整理行文思路,厘清逻辑顺序。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