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分析交通活动中的主体在出行时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不同的出行费用、不同的出行时间等对时间价值的影响,分析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研究意义:时间价值分析是交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公路与铁路建设项目产生的可计算效益中,很大一部分是以时间节约的形式体现的。研究和分析出行者的时间价值,不仅对于合理、客观评价交通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于揭示消费者在不同交通出行选择时所遵循的规律,合理调整各种交通方式间的比例关系,实现不同交通方式间的均衡发展,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本课题将揭示南京市居民在交通出行时的具体习惯和规律,并能通过居民的出行选择,反映出城市交通组成特性,体现现有城市客运系统的优缺点,并将从居民出行时间价值的角度对城市客运系统做出客观评价。所建立的时间价值计算模型亦能从数学角度反映出时间价值与出行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研究概况:国外自1960年以来就对时间价值进行了大量研究,早期采用的常见模型有:双项logit模型、probit模型、Quarmby模型。近年来,P.C斯塔布斯、K.G.威廉斯、Willumsen等学者在各自的著作中使用一系列模型对时间价值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成果对于我国的时间价值研究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参照意义。
国内研究概况:我国的时间价值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1979年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对节约时间价值的估算做了初步尝试。随后,国家计委和建设部于1993年正式发布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改进了时间节约效益的计算。《交通工程》手册中,则将公路运输时间价值分为客货两种,并分别得出了计算公式。在2001年的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客流预测中,研究人员开始认识到影响出行的时间价值因素众多,但主要与出行目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关。之后,国内学者对不同城市的旅客时间价值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充分考虑出行者收入的条件下,建立了针对不同运输方式的效用函数。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域,从交通出行选择的角度对时间价值(vot, value of time)进行研究。确定南京市居民出行的时间价值与出行费用、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探究出行者年龄、性别、收入对出行时间价值的影响,将它们引入模型。调查方法采用sp调查法,基于时间和费用两个基本变量,通过卡片式设计,采用优化的面谈调查法估算居民出行行为时间价值。并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对出行者的需求和选择机制进行分析,得到影响出行者决策的各个因素以及其影响程度,并最终建立完善的时间价值计算模型。据此掌握南京市居民的出行时间价值具体分布情况,并评价城市客运系统,分析缺点与不足,评判各种交通方式的比例是否合理。
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①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收入、家庭成员数、个人年龄、职业等;②sp调查问题。被调查者需要在给定的选项中选出他心目中的最佳选项。
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对所调查的对象进行分类比较,分别按不同的交通方式,不同的出行费用,不同的出行时间进行分组,整合分组内的数据,找出出行者的出行时间价值与上述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先前的计算模型的优劣,建立新的模型加以描述,并据此评价现有道路交通系统的优缺点。
4. 研究创新点
由于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时间价值模型并不能反应出行者交通出行选择的特征,本课题将在充分考虑国内统计资料的现状和建模可能性的同时,综合运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设立合理可行的假定条件,通过一定的数学理论方法建立基于交通出行选择的居民出行行为时间价值的简化模型;针对模型中的参数标定,从基础的数据调查开始,采用先进的SP 调查技术搜集出行者意愿性信息;调查中,将结合南京市现状,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在数据搜集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校核步骤、标准,并通过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筛选,有效地提高模型的精度。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