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606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意义: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eriobotrya)植物,原产于中国东南部,因叶子长得像乐器琵琶而得名,属于我国亚热带特有的水果[1];果实柔软多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批杷果实含水量高,皮薄质软易伤,果实成熟于高温高湿的初夏时节,在常温条件下不耐贮藏和运输,极易腐烂变质而失去商品价值;低温贮藏可有效抑制果实腐烂的发生,但易发生冷害现象,果皮果肉粘连,果肉由柔软多汁变为质地生硬、粗糙少汁的木质化,保鲜难度大,当前又缺乏有效实用的贮运保鲜技术,使其失去商品价值,从而缩短了果实的贮藏期[2-3]。如何解决枇杷的保鲜问题,提高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期亟待解决。
国内外研究概况:温度是影响枇杷品质的关键因素,而低温贮藏更是枇杷保存的常用方法。低温可通过降低许多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减缓果实的代谢速率,而且会减缓乙烯的合成[4];也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作用强度,削弱了水分损失,保证果实多汁的口感;减少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损耗,保持较高的营养品质,降低果实失重[5]。同时,可明显抑制枇杷果实采后病原菌的生长,减少腐烂发生[6]。
关于冷害方面,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7-9]。冷藏枇杷果实变得果皮难剥,果肉由原来的柔软多汁变为质地生硬、粗糙 少汁,严重影响果实的感官品质和商品性。这种异常败坏现象被称为果肉木质化败坏(flesh woodiness)[2]是冷敏感性植物或植物器官对低温胁迫的不良反应[10]。贮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枇杷果实果皮的电导率逐渐增加,果皮组织细胞膜系统受损程度逐渐增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会与游离氨基酸和核酸生成褐色素,加剧果实的褐变。枇杷果实中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和较高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可催化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而导致组织褐变[11]。枇杷果实在一般冷藏过程中ppo活性呈上升趋势,而果实中含有的过氧化物酶(pod)在贮藏中活性也呈升高趋势,导致果实的褐变和衰老。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的:通过对钙和钙拮抗剂在果蔬冷害问题中的运用研究,解决枇杷冷藏过程中出现的冷害问题
研究内容:研究在钙、钙抑制剂处理下,从阻碍和增强钙离子结合钙调素蛋白两个方面对枇杷果实贮藏期抗冷害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钙处理控制采后枇杷果实冷害现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有关钙拮抗剂对植物逆境胁迫的研究多数是针对植物幼苗,对冷敏感果实的研究较少。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研究在钙、钙抑制剂处理下,从阻碍和增强钙离子结合钙调素蛋白两个方面,观察枇杷果实的色泽、硬度、出汁、活性氧清除酶系统的变化,对枇杷果实贮藏期抗冷害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技术路线: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关于钙调素对果蔬冷害中的研究较多,但关于钙调素拮抗剂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选择CaCl2、TFP(钙信使抑制剂)作为处理剂,从增强和阻碍钙离子结合钙调素蛋白两个方面,对枇杷果实贮藏期抗冷害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钙处理控制采后枇杷果实冷害现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10-2019.1 前期实验相关文献阅读
2019.1-2019.2 实验室常规实验熟悉
2019.2-2019.3 前期处理、预实验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