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献综述 本课题是主要分三方面来研究“为人民服务“这一政治伦理,首先通过公共权力的回归来说明“为人民服务”这一政治伦理的出现的必然性,在对“为人民服务”这一政治伦理做伦理精神和伦理原则方面的研究阐述,最后探究在实践中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伦理路径。 (1)关于公共权力回归的必然趋势以及对新的政治伦理的需要的研究 公共权力向人民利益的回归实际上就是公共权力异化为国家政治权力之后,不断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向公共权力的回归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同时贯穿着几条线,一条是政治与伦理的较量;二是政治与社会的较量。 由徐黎明、孙守春主编的《政治伦理学》一书中认为,政治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为了维护特定利益关系而形成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制约所有权威道德的活动,这时真正为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利益的公共权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私有财产的出现和阶级的分化,人们之间仅仅依靠道德伦理无法协调利益关系,统治阶级只有通过更加有强制力的政治才能维护本阶级利益,使公共权力异化为政治权力或者称为国家权力。产生于社会的政治渐渐脱离社会并成为一切社会生活的核心。市场经济使人们从依附型人格转向独立人格,形成无数利益相对独立的经济行为主体,使人格独立真正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现代公民人格不断发生、发育,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公民与社会组织日益成熟,公众参与的政治也不断完善,此时民主政治与政党政治进程也就不可逆转。公共权力逐步向人民利益回归。 徐锋在《政治伦理审视下的政党、责任政治与民主》中也认为民主与政党政治的发展基本遵循这样子的历史逻辑,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政党的产生对于公共权力的回归也是功不可没,政党和民主是西方市场经济滋养下内在生成的社会力量,而在东方,政党是国家强制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政治手段,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国家,一开始就缺乏这一民主传统,由于现代进程落后而陷于被动境地,东方社会的政治伦理连同其经济社会基础在异质文化的冲击下被彻底解构。与此同时徐锋也指出,上述的历史逻辑仅仅证明了民主政治以及民主政党的有无,却无法判断其优劣,民主政治也需要价值选择。 张艺华在《传统行政伦理现代转化的动因分析》中分析,由于内部市场经济的建立、政治民主化趋势和公共权力的转变以及外部的全球化过程中现代化观念的传入下,中国的传统政治伦理必然向现代转化。张艺华认为,我国依然存在着民主基础差,历史包袱重的问题,中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型社会治理模式向管理型社会模式的转变,并朝着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迈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气的关键时期,更是一个政治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改革时代,这种转型集中表现在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公民意识日益凸显”。所以一定有相应的政治伦理来支撑整个社会的发展。 (2)关于“为人民服务”政治伦理的来源以及现实意义 徐黎明、孙守春在《政治伦理学》一书中谈到政治伦理是一种组织道德,是特定的经济状况的反映,不同性质的社会以及不同的政治体系下的政治伦理都不同,因为它需要根据服务对象而不断改变内容。近代以来,中国坚定地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道路,新中国一开始就将自己定性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国家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伦理是社会主义的政治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对于封建的腐朽思想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道德传播进来的腐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伦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崭新课题。 刘建军在《"为人民服务“的命题史考察》中讲到,为人民服务的命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探索出来的表达,本文从马克思的”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恩格斯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斯大林从知识分子角度使用的”为人民服务“,而后毛泽东在继承经典作家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命题,并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经典表述,在革命历史过程中,毛泽东曾多次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在《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全面阐述 》中讲了胡锦涛的“七一讲话”,全面阐述了新时期的“为人民服务”,凸显了“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地位,丰富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新的要求。这篇文章将为人民服务上升到了信仰方面。孙寅生的《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在逻辑论析》 和陈朋的《以人民为中心: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价值之核》 中则对于习近平的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发展做了阐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逻辑在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求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彻落实于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这有利地反驳了当今的为人民服务的“过时论。 刘树宏、马卿誉两人撰述的《”为人民服务“过时论”的主观根源论析》认为为人民服务“过时论”的首要根源在于无视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当代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做出变化。梳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史,不难发现,为人民服务除了具有党的宗旨含义之外,还具有另外一层重要含义——伦理含义。提倡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规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弊端,有利于促进行为规范从文本形式向现实生活转变,将规范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关于“为人民服务”这一政治伦理的理论原则及理论精神的研究 刘建军在《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全面阐述》中提出“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党的利益归宿“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的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徐黎明、孙守春在《政治伦理学》中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伦理原则和精神分为制度道德、政党道德、公务员道德以及党员道德,认为现代政府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一廉政、勤政、高效为基础;政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人民利益放于最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公务员要忠诚、勤政、敬业,主要包括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尽职尽责、勤政廉政、克己奉公、依法行政、办事公道、精通政务、高校行政;党员要先公后私,要有奉献精神、集体意识。徐锋在《政治伦理审视下的政党、责任政治与民主》中补充了有限责任原则。他认为,政党、政党政府要肩负起有限责任,责任政治的关键在于政党、政党政府要与公众分享权力同时分散风险和责任,实现一种双向互动的现代治理。人民与民意代表形成一种有限授权与有限责任的委托代理关系。 陈朋从新时期习近平关于为“为人民服务”的新发展来研究其伦理精神,在《以人民为中心: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价值之核》中强调共享发展原则,指出习近平新时代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是对为人民服务的继承和发展,共享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显现化和具体化。在共享发展中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增强发展的后劲,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贯穿着共享发展理念不仅要求结果共享,而且要重视发展过程的共享与共同参与。 孙寅生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在逻辑论析》中强调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取向,他认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回应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所提出的时代性课题,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取向,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凸显了实现人民幸福的目的和归宿,确立了新发展理念贯彻始终的额灵魂和圭臬,明确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向与依归,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和新成果。 刘树宏、马卿誉在《为人民服务“过时论”的主观根源论析》中提出了分层次原则,他认为为人民服务应该扩展到每一个公民身上,可以将要求划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包括大多数能够做到的诚实劳动、遵纪守法,中间层次的爱岗敬业,先公后私以及最高层次的少数人能够做到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最高层次。总之,在当代中国社会,无论是觉悟高低、能力大小、岗位高低,每个人都能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4)关于探索政治伦理路径的研究 在制度建设层面,《政治伦理学》中徐黎明、孙守春认为要切实加强法治,加强权力的监督以及行政的公开透明;要建设法治政府,取代人治和德治;要调整好民主与效率的关系,坚持生产力标准与历史标准;完善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行为的评价方式,将政府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让政府工作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了解标准应该是什么,社会评价可分为有组织地评价和社会舆论评价形式,而且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的评价; 在人民层面,关于启迪民智、加大宣传教育,李西杰和高振岗在理论层面阐述了其重要性。李西杰在《政治伦理的研究视阈与理论旨趣》中认为从实践层面反思了政治正义的两重维度,一是意识政治权利运作的合理配置的价值判断。二是政治主体价值认同的形成。政治主体分为社会政治主体和政治权力主体,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维的根本缺失是“社会政治主体的缺乏和政治权力主体的强化,高振岗在《政治伦理的价值诉求及其实现方式》中也认为普通民众作为社会中的大多数,其对于政治系统的认同程度,决定着政治伦理的实现程度。 在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徐锋在《政治伦理审视下的政党、责任政治与民主》要避免政党与公权力结合过于紧密甚至复合,要确立宪政、法治的尊严。政党、政党政府要肩负起有限责任,责任政治的关键在于政党、正政党政府要与公众分享权力同时分散风险和责任,实现一种双向互动的现代治理。使人民与民意代表形成一种有限授权与有限责任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与陈朋在《以人民为中心: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价值之核》中强调的共享发展十分投合,陈朋强调共享发展一定要明确目的,共享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诉求,当前中国推动共享发展的阶段,主要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诉求,实现主体全覆盖、内容全覆盖,要涵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社会舆论方面,陈朋在《以人民为中心: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价值之核》中指出在信息化的今天要重视发展过程的共享与共同参与;在吴信训的《为人们讲话让人民讲话 讲人民的话 ——习近平新闻思想的人民观》中也讲述了习近平的新闻思想的人民观:坚持党性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自觉地落实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更本宗旨,和人民性相统一,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互联网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要转变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查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自媒体时代,媒体应该代表社会公众,媒体、党和政府都要向群众看齐,以群众为工作的中心,人民和政府反过来也应该利用好媒体这个有力的工具,政府借此加强宣传教育,人民借此表达民意。同时媒体也应该要讲人民的话,要讲究宣传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