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图像清晰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09 18:34:00

全文总字数:343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水下成像技术是人类认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具有探测目标直观、成像分辨率高、信息含量高等有点。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中目标侦查/探测/识别、水下考古、海底资源勘探、生物研究、水下工程安装/检修、水下环境监测、救生打捞等领域。[1]

然而,水下视频图像成像条件复杂,质量较差,需要对水下视频图像进行清晰化处理,便于后续更进一步的处理,以满足达到人眼视觉的观察需求[2]。水下视频图像清晰化处理的主要障碍在于一方面,水对光具有选择吸收特性,水在吸收光的过程中,对光谱中红外部分和紫外部分的吸收作用最为强烈;而蓝绿光受到水的吸收作用比较小。因此水下图像存在严重的色彩失真问题。另一方面,水对光具有散射特性,光在水中传播时,光线会受到水中介质微粒的作用,从而改变原来光线传播的方向,导致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不足[3]。因此很多研究人员致力于水下图像及视频清晰化,改善水下图像及视频的视觉效果,提高视频质量。

当前已有的水下图像清晰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个方法:一种是进行图像复原,通过建立水下成像物理模型,求解模型参数从而推演出真实图像。但是水下成像过程十分复杂,现有的模型设计普遍存在参数估计较为简单,适用性差等问题,反演出的图像不能完全符合真实场景。另一种是针对图像的退化特点,如颜色失真、模糊、清晰度低等,运用图像增强方法,仅通过调节图像的灰度值提高图像清晰度。这种方法实现较为简单,但由于忽略了水下图像降质的物理参数,增强之后的图片也不能够完全符合真实场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影响水下成像的主要因素有颜色失真、图像对比度低、图像噪声明显等。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水下图像,根据水下成像的原理和水下图像降质的特点,准备采用一种有效的基于多尺度融合的水下图像增强方法。图像融合方法先对水下图像分别进行颜色校正和对比度增强处理,再对两个处理过后的图像进行加权融合,这样得到的图像既避免了色彩失真,又有了较高的对比度,增强效果更好。

首先了解水下成像的理论依据,根据光在水下的传播特性,分析水下图像退化的原因,并由此建立水下成像模型,为研究水下图像增强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1-3周: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3周);

2、4-11周: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准备及实验阶段(8周);

3、12-13周:实验数据处理、分析(2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水下光学(underwateroptics)[j].中国光学期刊网.

2. 郭相凤,贾建芳,杨瑞峰,葛中峰.基于水下图像光学成像模型的清晰化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2,(10):2836-2839.

3. 陈冲.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成像的影响分析[j]. 2017(06):146-14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