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效应的统计分析开题报告

 2022-01-07 21:48:30

全文总字数:412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国内证券市场的标准化和国际化,中国政府在2014年11月实施“沪港通”之后,又于2016年12月开通了“深港通”。 深港通,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指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深港通”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深股通和港股通。

国内的专业学者已经对“沪港通”进行了深入研究,证实此项目的实施可以通过引入境外投资者,从而加强治理效应,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减小股票数据异质性波动。但“深港通”的开通是否具有类似效应仍旧存在争议。现有文献大多都是定性研究,未从数据上对上述问题进行精准回答。本次论文意在定量研究“深港通”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深港通”的研究体系。

关于“深港通”开通的科学研究,主要聚焦于此项目开通的意义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谢祖平 (2014)表示,“深港通”的开通对市场短期影响不大,但具有长期的渐近作用。严佳佳等(2015)通过事件研究法,对比了“沪港通”在沪、港两 地产生的公告效应,得出了香港资本 市场有效性更强的结论,并为“沪 港通”的完善提出了建议。魏伟(2016)表示,由于深市估值偏高,吸引资金能力不强, “深港通”对市场的短期影响比较有限。但是从长远看,“深港通”有助于A股向国际成熟市场靠拢、提升其规范性,且为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铺路。对于“深港通”的推行,我国学者大多持乐观态度,认为它有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和完善,但仍需要保持警惕,防止“深港通”推行初期运行不平稳导致股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屠年松等人(2016)则从市场分割的角度, 通过分析同时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的A-H股在“沪港通”开通前后的溢价率,发现A-H股的溢价率在“沪港通”开通后有所下降。进而通过事件研究法论证了“沪港通”使A、H两地股票市场分割程度有所降低。孟朝霞(2017)认为,“沪港通”与“深港通”都有助于内地资本市场的开放,同时也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由于监管体制的差异和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两通”同样也会带来跨境监管以及大量资金流动导致香港资本市场波动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强监管和控制资本投入等对策。对于“深港通”开通的市场效应研究,目前几乎空白,现有定量研究主要集中于“沪港通”市场效应方面。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

1.“深港通”与“沪港通”的基本概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周 查阅相关资料,补充相关知识。

第2周 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弄清选题的意义。

第3-4周 翻译5000字符的英文文献,熟悉相关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1.谢祖平.深港通利在长远,短期影响不大.证券时报.2014(8)

2. 2.严佳佳,郭玮,黄文彬.“沪港通”公告效应比较研究.经济学动态.2015(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