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付能力监管下中国人寿资本结构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06 20:34:10

全文总字数:827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购买保险的风险规避意识也有所增强,主要体现在保险密度上升明显,我国大陆保险密度从2007年的532元/人上升到2018年2724元/人,其次,保险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较高,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尽管在2018年,保险密度有轻微的下降,但整体仍呈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2.93%上升至2018年的4.42%。近年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更为迅猛,原保险保费收入不断上升,根据瑞士再保险研究院月报显示,2018年我国总保费收入位于全球第二,占全球11%。

图1.1 2014-2019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单位:万元)及增长率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是一个保险大国,但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我国距离保险强国仍有差距。在保险业早期的发展阶段,大部分保险公司都将重心放在抢占市场份额上,走的是“重规模,轻质量”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尽管该现象近来有所改善,但市场整体仍存在承保业务不够优良,投资渠道有限等问题。同时,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外、跨国保险公司的引入使得国内保险公司竞争加剧,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国内保险公司开始转向寻求盈利型发展道路,将着力点放在资本结构上。

保险企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健康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必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其利益相关者权利和义务的集中体现,好的资本结构能够让企业的经营效益有所提升,也能够规范企业的行为,提升企业价值。保险企业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资本结构及其影响都有自身的特点,不能与制造业等其他行业一概而论,因此,为使保险企业平稳、健康运行,使保险行业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对我国保险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建议对我国保险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企业的资本结构水平随行业不同存在差异,保险企业经营的都是负债型业务,资本结构呈现出高负债特征,同时,为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控和管理,保证保险行业的稳定程度和安全程度,2016年底我国开始正式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C-ROSS),对偿付能力的监管必然也会对我国保险企业的资本结构有所制约和影响。但目前,针对特定行业的资本结构研究多涉及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非金融类企业,而对保险行业资本结构水平的研究较少,在对保险企业资本结构进行研究时,有关偿付能力对资本结构水平的制约的研究也有所欠缺,本文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从具体企业——中国人寿出发,对其资本结构进行横向及纵向分析,并从偿付能力监管的角度探讨其资本结构变化趋势背后的原因。

现实意义: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称到2020年,我国需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对保险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理论和实例研究,可以对其资本结构的优化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为保险企业走精细型发展道路提供更多可能,促进保险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为我国由保险大国转变为保险强国贡献力量。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寿险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都有从对所有企业的普遍性研究到对特定行业企业的研究的过渡过程,总体来说,国外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更早、成果更多,但国内学者的研究则更贴近于我国保险企业的真实情况。

1.3.1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国家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学者对于资本结构的相关研究多建立在已经形成的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体系之上,未提出新的理论。

(一)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1952年David Durand在其发表的《企业债务与权益成本计量方法的发展和问题》中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介绍了三种类型的资本结构理论。

净收益理论建立在投资者对企业的期望报酬率固定不变及企业能以固定利率无限额融资的假设之上,认为债权资本在资本结构中比重越高,企业价值越高。

净营业收益理论建立在负债的资本成本不变而股票的资本成本会随负债的增加而上升的假设之上,并认为由于负债的资本成本小于股票的资本成本,结果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变,因此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

传统折衷理论介于上述两种极端理论之间,认为在一定程度内,企业利用财务杠杆会导致权益成本的上升,但不会完全抵消债务低成本带来的好处,但超过该限度则债务的低成本会被抵消,即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线呈现U型结构,最低点即是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此时企业价值最大。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是建立在MM理论的基础上的。MM理论由Modigliani和Miller在1958年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以当今的视角来看,该结论显然是不成立的,主要原因是如今的市场不可能满足MM理论的基础假设——完美资本市场,完美资本市场假设包括:第一,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二,市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且不存在交易成本;第三,市场中没有信息成本;第四,市场中所有企业和个人对企业未来的收益和风险预期相同;第五,不考虑企业所得税,投资者预期的EBIT不变。

1963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原始理论之上考虑了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提出了修正的MM理论,指出,企业价值随负债比例的提高而提高,负债资本占比趋近100%时,是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价值最大。

1976年,Miller又更进一步的将个人所得税纳入考虑范围,提出米勒模型: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无负债公司的价值会随着个人所得税的产生而降低。

权衡理论在MM理论基础上,考虑了更多的成本和收益,其代表人物有Robichek,(1967)、Kraus (1973)、Rubinmstein (1973)、Scott (1976),该理论认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是要在平衡债务利息的抵税效益和企业财务困境成本的基础上所达到的。

Diamond(1984)和Mayers(1984)将负债的成本从破产成本进一步扩展到了代理成本、财务困境成本和非负债税收利益损失等方面,同时,又将税收利益从原来所讨论的负债收益引申到非负债税收收益方面,指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是权衡债务的成本和利益基础上达到的。

(三)新资本结构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JensenMeckling在1976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所组成的,代理人拥有的信息比委托人多,且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的,他们都将利用签订代理契约的过程最大化各自的财富,在过程中可能损害到所有者的利益,因此,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就是在给定的内部资本水平下,能够使代理成本最小的负债比率。

Rose(1977)则是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提出了信号传递理论,指出企业为了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必然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价值的良好信号。并认为企业发行股票筹资是资产质量恶化的信号,债务融资则是资产良好的信号。因此企业价值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

MyersMajluf在1984年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对不同的筹资手段偏好有差异,会优先选择内部筹资,其次是债务,最后是发行股票。盈利能力和债务比重负相关。

(四)后资本结构理论

后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Stulz模型、Harris-Raviv模型和Israel模型三种。其中,Stulz模型是Rene Stulz在1988年提出,他的观点是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到企业表决权的分布状况,管理者掌握的表决权比例(α)会影响企业发行在外股票价值,当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时存在一个最优比例的α。

Harris和Raviv(1988)则认为,管理者对负债-权益比率的不同选择将会影响到公司表决的结果,且部分地决定了谁能掌握公司资源的控制权;管理者对负债-权益比率的选择不能是随心所欲的。一方面,提高负债-权益比率减少了在职管理者被赶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提高负债-权益比率也减少了他们从收购中可能得到的其他利益。因此,管理者要不要变动最优资本结构取决于对控制权与破产可能性、管理者限制条款、现金流量控制等因素的“权衡”,选择最优资本结构的同时也就“内在地”决定了收购方法、结果及收购和被收购公司价格变动效应。

Israel(1991)则指出,资本结构应是通过对有表决权证券和没有表决权证券之间在现金流量分布上的影响才进而影响到收购的结果,较高的债务水平一方面会产生更高的债务溢价,但同时会降低收购的概率,在职管理者正是在这两者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优资本结构。

1.3.2 寿险行业资本结构研究

在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很快的认可了资本结构的行业间差距。早期学者在进行该方面研究时的普遍做法是将金融类企业予以剔除,如王娟、杨凤林(2002)对2000年的深沪市场非金融类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水平随行业不同有显著差异。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学者开始将其作为我国主要行业之一纳入研究范畴,如黄愉(2014)以净资产收益率衡量盈利能力,以资产负债率衡量资本结构,指出,资本结构的相关性不同行业存在差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行业盈利水平、行业竞争程度等。且该关系的差异是结构性的。

在行业内进行分析,Leary, MarkTM.R.Roberts(2014)指出,企业所作的财务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响应同行企业财务决策。符号亮、杜莹芬(2019)实证研究显示,在均衡状态下,处于同一行业的企业将表现为趋同的资本结构目标区间,存在向行业平均资本结构水平调整的长期趋势。因此,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行业分析是有意义的。

国外学者针对保险行业的研究较少,大多是以整个金融业为研究对象。Jiang Cheng, Mary A(2012)指出,权衡理论比优序融资理论更能解释保险企业的资本结构,且认为金融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偿付能力有关;Harry DeAngeloRené M.Stulz(2015)认为相比非金融企业,对银行来说,高杠杆是最佳的资本结构;MichelangeloGranato(2017)指出,对债权人的事前法律保护规则可能会对最佳资本结构产生负面影响;Junge GeorgKugler Peter(2018)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瑞士重要银行(Swiss G-SIBs)的最优资本结构中权益所占比例一般高于国家对相关企业规定的最小值。

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重视对保险行业资本结构的研究,李莎、王韦、张建刚(2009)建立保险公司股东收益率模型,通过模型认为以总负债/股东权益表示保险企业财务杠杆是合适的,同时指出由于保险企业债务资本的偿付刚性,保险行业的资本监管是有必要的;随后,李莎(2011)对前述模型进行了改进,以总负债/所有者权益衡量寿险企业财务杠杆,提出寿险企业财务杠杆的时间趋势应是趋于稳定的;李冰清,谭艺(2013)指出保险企业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主要由权益资本、保费收入及少量的其他负债构成,即保费收入是最主要的债务资本;陶一丹(2016)认为偿付能力的监管是一把双刃剑,对保险公司资本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陈翀(2019)从股本资金指标、资产负债指标以及偿债能力比率指标来分析寿险企业资本构成;王艳、方璐、万里虹(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偿付能力监管约束下会对保险公司的融资方式产生影响,偿付能力不足公司更可能通过股权融资。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虽然国外对于寿险企业等金融业资本结构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内,但国内学者的研究充分吸收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经验,且结合我国保险市场的具体情况做了改进,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外学者在承认资本结构行业差异的基础上,对保险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涉及到了资本的构成,并据此选取了适合评价保险企业资本结构的指标,同时揭示了行业分析与时间趋势分析的意义与重要性。此外,从国内外学者对保险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可以看出,偿付能力监管是探讨保险企业资本结构变化中绕不开的话题,因此,在分析某一寿险企业资本结构时,也需从偿付能力监管的角度来探讨其变化背后的原因。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研究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措施

2.1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3.进度安排

1、2020年3月18日前:确定研究内容,完成开题报告。

2、2020年4月1日前:进行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收集研究数据;完成外文资料的翻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4.参考文献

[1]王娟,杨凤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08):45-52.

[2]黄愉.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的行业差异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