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10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对高等院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研究起步较早,经过近50年的相关课题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理论研究。这包括了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将对人员的管理与投资回报问题耦合在一起,其指出人力资本管理并非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其管理体制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之上,该理论最早用于现代企业管理领域,近年来将其应用在了教育投入领域的分析;筛选假设理论-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将教育作为一种筛选与判别的机制,通过提高对人的认识识别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该理论也叫做文凭理论;教育公平理论,体现出教育机会的均等以及受教育权利的平等,该理论也是国家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是由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斯通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不论何种社会体制教育的成本需要由政府、家庭、纳税人、高等院校等多方面来分担,个人负担只会让经济困难者被挡在高等教育的门槛之外。 (2)对资助模型的相关研究。在上述几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国外逐步建立了免费高等教育、收费高等教育与助学金、贷学金相结合的资助模式和混合资助模式,其中混合资助模式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设立多种资助方式(这包括奖、助、贷以及勤工助学等),美国最早采用该混合模式,并提出了多项资助方案。(3)资助管理体系的相关研究。欧美国家多采用国家层面的社会中介来实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政府与社会中介形成了雇主与雇员的雇佣关系,政府制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而社会中介则负责资助工作的日常管理。我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相关研究工作逐步扩展,研究课题范围逐步扩大,研究内容涉及理论研究、资助体系的完善与分析、助学贷款、资助认定等方面,并逐步形成了奖、贷、助、免、补为主的多元混合资助体系,在该多元资助体系中,对资助对象的认定问题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对资助认定的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认定标准的确定,虽然国家给出了指导意见,但由于地域的不同、经济水平的不同给认定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弹性较大,由于资助基金具有资助对象的明确性,高校辅导员在执行资助专项基金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进行筛选与识别避免主观倾向性;三是等级界定的随意性,在家庭困难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后仍需进一步完成困难等级的区别,从而提供针对性的资助这也是资助认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四是诚信缺失导致的认定困难,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申请材料需进行核实,避免出现资助对象错误、资助等级错误等不合理现象。针对目前资助认定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选择认定的权重作为研究点,展开了相关的统计与分析研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我国当前重点大学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认定的情况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为重点大学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主要对ahp模型、bp模型进行描述,介绍模型的定义、特点以及介绍模型的估计方法。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查阅有关重点大学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情况的文献资料,中文文献10篇,外文文献5篇,完成英文翻译 。
第3-5周:从相关论文中学习研究所需的知识及方法等,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6-9周:学习bp和ahp模型,构造论文的初步模型。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kiselman c o. digital geometry and mathematical morphology[eb/ol]. [2013-03-16]. http ://www2.math.uu.se/kiselman/dgmm2004.pdf.
[2] heijmans h j a m,ronse c. the algebraic basis of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part i:dilations and erosions[j]. computer vision,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1990,50(3):245-295.
[3] ronse c. why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needs complete lattices[j]. signal processing ,1990,21:129-154.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