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691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目的及意义
通信即信息的相互传递与交换,其目的在于迅速、有效、可靠、实时地将信息通过通信信道顺利传输到受信方。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系统中应用了各种各样的调制方式,频带日益紧缺,信号环境越来越复杂,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多址等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传输信号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因此,从技术角度上来说,通信信号调制识别这项关键技术在非协作通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技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是信号分析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信号确认、干扰识别和频谱监测等民用通信以及通信电子战、通信电子侦察测向等军事通信中应用广泛。其主要任务是:在完成信号检测及部分参数估计的基础上,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对接收机接收到的观测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并根据一定的算法判定通信信号的调制方式,为信息解调、实施干扰等后续非协作通信任务提供依据。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与基于决策理论的识别方法相比,基于特征提取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的优势在于:理论分析简单,提取的特征适应性较强,可用于识别多种类型的调制信号,实用性高。此外,不同的识别算法提取不同的特征值,适用的信号种类不尽相同,要求的信噪比条件也有差异,而且不同调制方式产生的已调信号具有不同的特征。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第1周—第3周 查阅有关调制识别的文献,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并撰写开题报告;
(2)第4周—第5周 论文开题,在matlab平台上着手编写代码,实现16种调制信号的产生,完成信号的预处理,并研究其时频域瞬时特征,进而针对不同信号的特点提取适用性的特征参数,研究信号的特征在不同信噪比下的参数值,实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类间识别;
(3)第6周—第12周 运用谱峰统计算法对fm、mpsk、mfsk进行分类,并利用高阶累积量实现mpsk的类间识别;结合高阶累积量和聚类算法进行mqam的类间识别,根据结果撰写论文初稿;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a.k. nandi, azzouz e e.automatic analogue modulation recognition[j]. signal processing, 1995, 46(2):211-222.
[2]闫军杰. 基于特征提取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19.
[3]杨小牛, 楼义才, 徐建良. 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