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高铁站多方式交通流组织优化设计开题报告

 2021-12-18 19:46:17

全文总字数:714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迅速加快,我国高铁建设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高速铁路里程与高铁站点数量增长迅速。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已经不仅仅是旅客集散的场所,而是衔接各种交通方式的重要节点。高铁带来了区域间交通结构的巨大变化,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等都产生重要影响,其运行效率对于整个交通系统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高铁站点枢纽地区建设对于中小城市而言, 是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城市功能与产业布局、展现城市特色形象的重要契机,但许多类似宜春站的中小城市高铁站点建设中未结合自身特点,普遍模仿国内外大型站点发展模式,导致站点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旅客换乘不便、交通流混杂拥挤、疏散缓慢等诸多问题。
1.2研究目的
以宜春站为研究对象,结合交通组织基础理论和同类型高铁枢纽交通组织设计成果,进行宜春站多方式交通流组织改善设计,旨在研究一种适用于与宜春站同类型的中小城市高铁枢纽的交通组织设计思路。
1.3研究意义
本文以宜春站为载体,通过对宜春站进行实地调研以及整理分析其他同类型中小城市高铁站点的交通组织方案,提出一套适用于这类高铁枢纽的相对完善、针对性强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法,有利于完善宜春站交通枢纽功能,提高客流的集散效率,增强城市门户形象;有利于宜春站片区形成合理、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系统,增强城市交通安全和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城市交通综合发展;还能为今后同类型高铁枢纽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具有很好的交通效益与社会效益。
1.4国内外现状研究
1.4.1综合交通枢纽的客流量预测研究
客流量预测是进行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基础与前提,综合交通枢纽的规模设置、配套设施布置等均需要以客流量预测为前提。相关学者对客流量的预测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模型。如Jiang Jingling(2014)[1]等人对综合客运枢纽客流换乘的影响因素及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量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种可用于计算枢纽内各运输方式的换乘客流的模型。Winnie Daamen(2005)[2]等人收集了两个荷兰火车站的路线选择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和一个多项式路径尺寸logit模型,估计了一个用于分析路线选择影响因素的扩展效用函数,其中不仅考虑了步行时间和路线重叠因子,还考虑了路线水平变化的影响。Feng Jin(2020)[3]等人提出了一种VMD-ARMA/KELM-KELM混合方法进行乘客需求短期预测,该方法由变分模态分解(VMD)、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和核极限学习机(KELM)组成,并引入北京、广州和浦东机场的旅客需求进行性能测试证明其可行性。
1.4.2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与流线优化研究
换乘与流线优化作为提高城市交通枢纽运行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受到广泛学者关注。如Yandong Zhu(2008)[4]等人分析了站台和铁路布局的三种典型类型——平行布局、垂直布局、环形布局各自的特点,将乘客落客交通组织分为三种类型:混合模式、平行模式和反向模式,分析了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并利用VISSIM对火车站乘客下车道性能进行评估,最后,基于VISSIM仿真结果,对郑州新高速铁路车站进行了案例分析。Subprasom(2002)[5]等人对综合客运枢纽的服务水平进行研究,在考虑综合客运枢组的交通设施设备运营成本以及乘客对中转效率的要求情况下,给出了在不同期望值下乘客的最优个人空间。胡春平(2014)[6]等人以系统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将乘客分为熟悉型和陌生型,通过对两种类型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的分析和对Logit模型和F-W算法的使用,提出了一种考虑出行者类别的枢纽旅客流线优化模型。魏艳艳(2019)[7]以长沙西站为例,对枢纽集散交通、枢纽配套交通设施布局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完善的枢纽集疏运体系。屈东(2019)[8]等人以郑州南站为研究对象,预测和分析了其周边路网交通量,借鉴其他枢纽的设计经验,对进出站匝道进行了方案设计、比选和论证,并对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流线进行了梳理和优化设计。李佳(2016)[9]等人对重庆沙坪坝综合枢纽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综合交通枢纽周边道路设计应结合城市路网和交通需求,剥离过境交通,分离不同目的的交通;(2)加强道路与建筑体的结合,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缩短换乘距离;(3)完善周边路网形成循环体系,让枢纽内部交通融入城市交通系统。李思怡(2018)[10]通过对国内15个老城区火车站的站前广场的客流、交通方式、道路和附属设施四个方面的实地调研和现状特性分析,提炼出了目前国内老城区火车站站前广场区域普遍存在的典型交通特性和共性交通问题,提出了老城区火车站站前广场交通组织方法体系与管理机制,并验证了该机制的可操作性。史夕金(2019)[11]分析了京沪高铁常州北站现状交通概况,对核心节点进行了交通优化设计,并提出了外围道路改造的优化设想。崔赛(2019)[12]介绍了汉口站北广场的建设方案,其中包括站前广场和地下空间方案以及各种交通组织方案,为构建合理的站前广场交通空间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康志明(2020)[13]深入分析了西安站改扩建工程站房功能布局、剖面设计及旅客交通流线组织,并对其换乘模式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研究,为国内大型铁路旅客站房的设计和运维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1.4.3交通组织方案评价指标与仿真分析
仿真分析是高铁枢纽规划设计中不应缺少的重要环节,仿真模拟在方案比选和方案合理性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nderson Ribeiro Correia(2007)[14]等人利用加权平均法,研究了机场不同部件的权重,提出了一个评估机场运行部件服务水平的指标,并以巴西圣保罗与瓜鲁霍斯国际机场为例说明了其实用性。Li Qian(2009)[15]等人分析了综合客运枢纽中的换乘网络、流线和客流。以综合客运枢纽中路线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为切入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综合客运枢纽的导向标志效能量化方法,有效评估了在综合客运枢纽中指导标志的功效。聂广渊(2015)[16]选取了相应的布局合理性评价指标和配置协调性评价指标,利用行人微观仿真分析方法中的社会力模型和Anylogic软件进行了动态仿真。
1.4.4中小城市高铁站点优化研究
本文旨在解决宜春站现存的人流与车流不顺畅等问题并为今后同类型高铁枢纽交通组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故同类型站点的交通特性与交通组织方案对本文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周立(2018)[17]总结了高铁建设对中小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中小城市高铁枢纽特色塑造的途径,并以高邮站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赵贤兰(2019)[18]分析了中小城市交通接驳方式,提出了交通衔接策略,并以莱西北站为例对其周边交通衔接设施进行了规划设计。武莹(2019)[19]分析了边缘型高铁枢纽片区发展特性,提出了边缘型高铁片区交通规划思路,并以南通西站为例应用和验证了该方法。韦震(2017)[20]等人以湖州高铁站为载体,分析了中小城市高铁站点换乘特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小城市的绿色换乘模式。

1.4.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国外研究成果涵盖面广,但是国外对机场或轨道交通车站的研究较多,研究对象多为服务类设施或通道类设施,对于高铁枢纽及场站类设施的研究较少,且国内外交通环境与交通特性差异较大,故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国内,但其完善的理论及方法可作为本文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2)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对于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枢纽内部设施的衔接以及换乘流线的设计中,而对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组织和配合的研究较少。
(3)我国对中小城市高铁枢纽建设的关注度相对大型站点来说较低,相应的交通特性与共性分析也比较少,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交通组织方法体系来指导实践运用。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学者在对高铁枢纽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其研究范围不够广,还存在些许不足。本文结合宜春站的实际情况对宜春站的换乘、流线优化和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组织配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还总结了与宜春站同类型的中小城市高铁枢纽的交通特性,提出符合该类型站点的交通组织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评估与比选,从多方面提高枢纽的交通效率。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目标

(1)总结出宜春站与同类型中小城市高铁枢纽的交通共性。

(2)结合宜春站现状和同类型中小城市站点案例,提出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20年3月:查阅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献,根据导师意见,完成开题报告;
2020年4月:完成论文第一章的绪论撰写,针对研究内容制定相关调查方案,完成论文所需数据资料的采集工作,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并完成论文第二、三章的撰写;
2020年5月:进行方案设计,完成论文的其余章节撰写工作,字数不少于15000字,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并完成不少于5000汉字外文资料翻译一篇;
2020年6月:整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制作论文答辩汇报PPT,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4.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

[1] jiang, jl (jiang jingling) 1 ;jing, cg (jing chun guang) 1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ssenger transfer and transfer volume in comprehensive passenger transport hub[j].advances in transportation, pts 1 and 2,2014,vol.505-506: 1194-1198

[2] winnie daamen;piet h. l;bovy;serge p. hoogendoorn.influence of changes in level on passenger route choice in railway station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05,: 12-20

[3] feng jin,yongwu li,shaolong sun,hongtao li. forecasting air passenger demand with a new hybrid ensemble approach[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20,8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