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9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该文通过分析网络新词汇的特点,试图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通过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和方法,努力构建源语与译语之间的最佳关联,创造出既能体现中国特色文化,又能让英语国家人们易于接受的译语,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网络流行语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不过是十多年的事情,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语言学界目前对网络流行语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于网络流行语概念的界定、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以及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也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以及模因论的角度来进行论述。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的扩大和延伸,现有的研究成果已经不能完全解释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
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短短的十来年的时间,关于研究网络语言的词典、专著相继出版。我国的第一部网络词典是易文安(2000)。代表性著作有于根元(2001)、刘海燕(2002)、汤玫英(2010)等。笔者运用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输入题名网络语言,结果发现博士生论文三篇,硕士论文高达几百篇,期刊小论文更是有两千多篇之多。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相对于网络语言少一点,但是也成了近几年学者们纷纷研究的热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方面,有300余篇。而且其中的一大半都是集中在2009年到2011年期间,有的文章是对每年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大盘点,有的对某个流行语进行探析,研究的视角多集中在社会语言学、模因论、符号学、文化学等方面。硕士论文有19篇,其中陈建伟(2008)首先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和研究进行了回顾,其次讨论其构成类型以及特点,最后从文化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分析。曾祥月(2011)对网络流行语分了十二类,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的流行语背后隐含的文化意义进行阐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的界定、构成类型、形成原因等方面。对于网络流行语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只零星的散见于一些论文当中。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汉译英翻译方法研究中,近几年则主要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出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角度来探索。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视角,主要探索网络流行语汉译英的多种翻译策略,尤其是根据构词法,自创新词,把核心放在翻译方法上。简单介绍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特点,不谈其构成类型,分类,形成原因。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本文在前人关于网络流行语汉译英研究基础上,依据关联理论,主要探索网络流行语的多种可行的翻译方法。
研究计划:
4. 研究创新点
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类型网络流行语的多种翻译方法,尤其是根据英语构词法,与语法相结合采取音译或意译,自创英语词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Specific Words in Two Ways开题报告
- 《白鹿原》中的地域文化英译看中国文化走出去开题报告
- 论球类运动新闻翻译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开题报告
- 法律文本英译中法律文化自信的塑造Establishment of Legal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开题报告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开题报告
- 英文歌曲翻译中的文化适应English Songs Translation—From Acculturation Theory Perspective开题报告
- 小说《荒野的呼唤》的标题内涵解读Reading of the Titles Implications in the Novel The Call of The Wild开题报告
- 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长句英译研究开题报告
- A Thematic Analysis of Oxford English (Shanghai Version) for Grade Seven Based on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