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目的及意义
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越发明显,并以寻求所谓的公平贸易为借口对他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 成为了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重点针对对象。从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出口美国6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惩罚性关税开始,中美贸易战正式爆发,从目前态势来看,基于中美两国产业竞争、国家利益博弈等因素,因贸易摩擦而产生的矛盾和争端将会持续很长时间,中国需要要积极有效的应对。回顾历史,与中美贸易战最为接近的是日本与美国的贸易冲突,两者存在许多共性,两者都是由贸易顺差引起的贸易冲突,进而触发其他领域的经济冲突,都涉及所谓的结构性问题,都经历多次冲突,大部分冲突以贸易协议的方式解决。本文试图从日美贸易战的发展阶段历程和双方举措与结果,为中美贸易摩擦提供更为直观的经验和历史的镜鉴。学习日美贸易冲突的经验教训,对于理解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起因局势和促使中方在贸易冲突中的合理战略挑选具有参考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
在国内研究现状方面,对于两次贸易摩擦的相似之处,李瑞飞(2018)在动因方面阐述了贸易赤字扩大是美国发动这两次贸易战的直接原因;刘琳(2019)则更进一步提出贸易逆差只是美国引起贸易摩擦的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守成国与崛起国之间的权力之争,尤其体现为高科技领域上的竞争,同时,引起贸易摩擦也是美国转移国内矛盾的重要方式。在两次贸易战之间的区别上,廉德瑰(2020)提出由于日美两国经济缺乏互补性,所以经常出现摩擦;周金凯(2020)强调日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产业构成了实质性冲击,与中美贸易失衡在该问题上的影响存在本质差异。美国以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责难中国,并借此发动贸易战,是美国意识形态方面的固有偏见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托词。多数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将更为长久复杂,如沈伟(2019)认为中美贸易战暴露出两国在核心议题上的分歧太大,严重阻碍两国达成和解。从整个双方互动的过程来看,美国最终的目的是要迫使中国按照美国所定义的市场经济来做出一种根本性的转变。但同时,大部分学者对中国在贸易战中的前景更加看好,艾西亚(2019)提出相比日本,中国对于美国的依赖程度较低,中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控制力超过了日本,因此中美贸易战与日美贸易问题有所不同。在美国方面要求调整经济政策时,中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在借鉴启示中提出建议中国政府通过支持重点战略行业来争取全球市场份额,避免像日本那样实施强制汇率及强制性货币政策,以免遭遇日本经历过的经济重创。
1.2.2国外: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 1 章 绪论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20.01.09.-2020.03.24.收集查找资料数据,阅读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并上传
2020.03.25.-2020.03.30.进一步收集资料,精读各类文献,形成整体论文构思,完善提纲
2020.03.30.-2020.04.15.根据提纲初步完成初稿的草稿,并在与老师沟通下修改完善初稿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刘彬,明元鹏,陈伟光.守成国与崛起国的贸易摩擦——基于中美和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2019(12):12-18.
[2]周金凯.日美贸易失衡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对比分析——以产业冲击为视角[j/ol].日本学刊:1-21[2020-03-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747.d.20200123.1135.002.html.
[3]takatoshi ito,kazumasa iwata,colinmckenzie,shujiro urata. trade wars: editors' overview[j]. asian economic policyreview,2020,15(1).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