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20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根据驾驶人的心理特性以及突起路标的视觉反光特性,建立道路曲线模型与驾驶感知行为(含车速因素)模型,并计算满足要求的最小设置间距,从而提高突起路标的使用效率以及道路的安全性。
研究意义:近些年来,随着道路交通的发展,道路的事故率也在逐年上升,所以需要一种交通安全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本文通过对夜间平曲线曲线曲率感知精度要求与视觉特性的研究,可以提高突起路边使用效率,避免弯道处突起路标设置间距不合理造成的反射引导失效等问题,更好地引导驾驶人行车,从而降低交通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研究概况美国《一致性交通控制手册》(mutcd-2009)中对突起路标的布设间距有如下建议:一般突起路标布设间距 n=一段标线长度 虚线间隔长度,对于高速路或者快速路等线形变化较小的公路,其间隔可增加到2n~3n,当用来代替单实线时,布设间距≤n/4,用以代替虚线时间距≤n/8,在禁止超车区域与弯道处,间距应当加密至 n/2,在曲率<6的平曲线弯道处其间距可增加至n。
zwahlen和park专门对驾驶员视野内出现的诱导标个数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驾驶员视线范围内,均布设4个线形诱导标,在夜间不熟悉线形的驾驶者来说,其感知曲线线形的精度最佳。如仅仅考虑视线诱导作用,不考虑路钮的连续性,则在驾驶员可视弧长内设置3个就可反映出该曲线的线形,设置4个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曲率感知精度。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主要研究内容方案拟定
1、曲线段视距视觉特性及感知行为研究研究曲线段限速值与视距、视觉特性之间的关系,考虑驾驶人的视觉特点、车辆的灯光照射性能,对突起路标逆反射的影响,建立道路曲线模型与驾驶感知行为(含车速因素)模型。
2、曲线段突起路标设置间距从曲线曲率感知精度要求与视觉连续性两方面入手,以视线诱导为目的的突起路标布置原则,分别计算出设置突起路标在不同车速、圆曲线半径时所需的最小间距。计算设置突起路标在圆曲线、缓和曲线段时所需的最小间距。 对上述方法得出的突起路标设置间距值进行分析,得出曲线段突起路标设置间距初值。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根据曲线段限速值与视距、视觉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道路曲线模型与驾驶感知行为(含车速因素)模型。
并以曲线曲率感知精度、视觉连续性和在圆曲线、缓和曲线路段的设置原理和布置原则,计算并分析得出曲线段突起路标设置间距值,为以后突起路标在曲线段的设置提供一定依据。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