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198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村庄环境整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强村庄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状况,不仅是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现实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宜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探索村庄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的构建,包括资金投入与来源机制,奖惩评估,农民自主参与以及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以期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促进其他农村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维护民生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政府实现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提供政策理论支持,为江苏省建立村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献计献策。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见文献综述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从村庄整治概念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公共政策、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探讨村庄环境整治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将有机更新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参与式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共同作为研究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相关村庄环境整治的成功案例,从物质环境调整、资源配置、社会影响、建成效果预期等角度探讨苏南地区村庄环境整治的若干机制,并从可行性、必要性等方面论证各种机制的适用条件,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手段有效促进农村污染治理,完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法规和政策机制,通过法律和制度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促进长效管理得以实现,注重推进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创新环保机构体制改革,协调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制定城乡环境保护规划,让城市反哺农村,让城乡环境资源实现共享,打开农村环境整治的工作思路,加强管理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生态产业,让环境保护促进城乡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机制上避免环境面貌出现反弹。将眼前和长远的利益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标准及制度。
主要途径如下: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与创新:本文提出构建村庄环境整治长效制度的理念。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处于农村环境治理阶段的初期,村庄整治大多侧重于村容村貌的改善,对如何长期维护整治成果关注得较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升为国家策略,在有效地保护村庄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政府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环境污染治理虽然仍是重点,但是构建农村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使得环境整治设施得到长期有效地运行,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探索村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不仅是政府部门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更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共同诉求。运用多元治理等公共管理理论促进农村环境整治管理机制创新,解决长效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总结业界人士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尝试提出政府、企业、自治组织和公民意识等多元治理共同促进环境整治实现长效管理的途径。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