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风险传染与治理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1-10-26 21:57:5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1 选题的目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实现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影子银行为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了创新性连接通道,在融资便利、投资多样化上提供了全新途径。

但由于自身发展不足、处于监管灰色地带、监管治理机制不到位等原因,互联网影子银行会导致一系列包括各类市场主体在内的多种风险互相传染。

本文从区域性角度出发,聚焦互联网影子银行,深入分析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的方式与路径,建立风险传染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治理现有风险的对策和建议,并提出未来可能风险的防范手段,让互联网影子银行的规范发展更具方向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2.1 研究或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这一全新热点问题,研究四方面内容:(1) 在之前学者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综合给出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的定义,并分析其独特之处;(2)研究各类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业务对传统银行业务、投资者、金融市场、信用机制等方面已存在的及潜在的风险传染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影响;(3)探究各类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风险的现有治理机制及其意义;(4)在现有风险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治理机制创新可能性,提出可能创新方向并给出发展建议。

论文提纲 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2.1 文献综述2.1.1 互联网影子银行定义及特点研究2.1.2 互联网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研究2.1.3 互联网影子银行风险治理对策研究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相关研究3.1 互联网影子银行的概念及内容3.2 互联网影子银行的区域性研究意义 第四章 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染研究4.1 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分析4.2 区域性视角下互联网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染方式及路径4.3 国内外互联网影子银行监管措施 第五章 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演化模型实证分析5.1 实证研究思路与指标选择5.2 数据来源与处理5.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第六章 完善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治理机制的对策与建议6.1 加强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的适度合理监管6.2 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的系统优化与内部风险控制6.3构建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的市场优化机制6.4 健全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各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机制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7.1 研究结论7.2 研究展望2.2 拟创新之处在区域性角度下,将互联网金融与影子银行结合进行研究,给出新定义,提出新理念。

同时结合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区域性互联网影子银行区别于其他影子银行业务和一般互联网金融的特有风险传染模式,最终给出治理机制方面的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