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滁河蒿子圩蓄滞洪区韧性景观设计(10)开题报告

 2021-10-18 21:58:2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近年来,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强度逐年增加,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是各地频发的暴雨洪水灾害,因此,合理应对洪涝灾害、修复蓄滞洪区景观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

如何解决景观同质化、蓄滞洪区生态破碎化等问题,同时基于对现有蓄滞洪区处理模式的反思,探索一种兼顾生态修复与地域文化复兴的设计范式,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各界学者及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

蓄滞洪区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它是调蓄洪水的重要场所,除了必需的工程措施之外,更包含着大量非工程措施,即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众多层次的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课题背景:1991年、2003年及2008年,南京滁河不同程度爆发洪涝灾害,对滁河流域及周边农业、渔业等生产力以及居民安全造成了大量威胁,总损失金额约1000万元,涉及国家及地区补偿约900万元。

为科学理性地探讨洪涝灾害的预防解决方法与绿色景观融合的设计策略,本课题选址南京滁河嵩子圩蓄滞洪区,基于南京市浦口区总体规划、浦口区永宁街道(新市镇)总体规划、滁河流域防洪规划等上位规划,结合永宁街道、张圩社区发展需求,对设计区域进行韧性景观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在兼顾生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出总体规划策略(2)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制定特色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案(3)基于区域发展目标指定滞洪区与永宁街道其它空间功能区的协同规划策略(4)针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生产性景观与生产性景观相融合的具体设计策略(5)基于旅游功能开发制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计划解决问题:(1)嵩子圩蓄滞洪区的蓄洪滞洪功能的加强与扩张,增强蓄滞洪区在与其它滞洪区联合滞洪的机动性与控制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