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世纪以来,全球进入了地震多发期,地震及其二次灾害对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危害极大。与其他国家相比,近40年来,我国城市地震死亡总人数和一次最高死亡人数均居世界各国之首,死亡人数约占世界死亡人数的60%。1949年至今,全国14个省份共发生破坏性地震约600多次,造成近27万人死亡,占我国因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故我国的避震减灾工作形势相当严峻。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综合避震减灾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而我国城市绿地建设以及改造过程中的重点一直是生态、游憩,其防灾避险功能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进行分析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研究意义在于:
1.通过对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及其城市防灾避震减灾绿地景观设计要素进行细致的研究,结合我国当前现状,将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与生态、游憩功能结合起来。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外,对抗震避难疏散场所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应的绿地的避灾探讨和建设也很先进,研究的内容也较国内深入。美国公园系统中的防灾规划美国的公园系统(Park System)指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通过将公园绿地与公园路的系统连接,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系统,诱导城市开放向良性发展,增强城市的舒适性目的。1871 年 10 月 9日,发生了著名的芝加哥大火,由于市区木造建筑较集中,火势蔓延很快。中心市区受灾面积达 730hm2,10 万人无家可归。在灾后重建规划中,美国开始考虑建造公园系统,以绿地开敞空间分隔原来连成一片的市区,提高城市的抗火灾能力,形成秩序化的城市构造。随后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在南部公园区杰克逊公园和华盛顿公园的设计中,规划了连接杰克逊公园和华盛顿公园的公园路。路中间一条连续的水渠,连通了杰克逊公园的咸水湖和华盛顿公园的人工池,以起到疏导洪水的作用。芝加哥公园系统通过公园与公园路分割建筑密度过高的市区,用系统性的开放性空间布局来防止火灾蔓延,提高城市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规划方法与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公园绿地的功能,成为后来防灾型绿地系统规划的先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种规划手法与思想传到日本,促进了日本第一个系统性的绿地系统规划关东大地震复兴规划的产生。
根据我国建设部2002年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价85一2002),公园绿地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方法》、《北京市公园条例》、《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引25号)等多个法律和法规确立了公园绿地在城市防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一2007)》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地震烈度6度以上(含6度)的地区,城市开放绿地必须结合绿地布局设置专用防灾、救灾设施和避难场地,公园绿地的建设在我国城市的防灾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2003年10月,北京市建成了我国国内第一个防灾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园内防灾减灾功能基本齐全,共有 11 种应急避难功能: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装置、应急供电网、应急简易厕所、应急物资储备用房、应急卫生防疫用房、应急直升飞机坪、应急消防设施、应急监控、应急广播。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了解城市减灾绿地及城市防灾相关概念,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减灾绿地的空间要素和环境要素,避灾行为心理,城市减灾绿地的各个要素的设计方法及其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将研究理论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归纳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避震减灾绿地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3.将所得设计方法和原则运用在景观规划设计实际案例上,对南京国防园进行个例分析,探索内外部空间布局形式以及各个景观要素对于其防灾避险功能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改造建议。
4.分析总结城市绿地空间的共性和防灾避险功能空间改造的要点。
计划表:
| 1.1- 1.15 | 1.16-1.30 | 1.31- 2.14 | 2.15- 3.2 | 3.3- 3.17 | 3.18-4.1 | 4.2- 4.16 | 4.17-5.1 | 5.2- 5.16 |
文献检索查阅 | √ | √ | √ | ||||||
比较研究 | √ | ||||||||
系统分析 | √ | √ | |||||||
学科交叉研究 | √ | √ | √ | ||||||
归纳总结 | √ | ||||||||
实地调查研究 | √ | √ | √ | ||||||
场地规划研究 | √ | √ | |||||||
空间布局研究 | √ | √ | √ | ||||||
景观要素研究 | √ | √ | |||||||
防灾设施研究 | √ | √ |
4. 研究创新点
1.从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和城市灾害的特性分析入手,以城市防灾公园的景观要素作为突破点,分析景观要素构成,从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生态学及行为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城市防灾公园空间要素和环境要素进行评估分析。
2.根据平灾结合的原则,对防灾公园与普通公园的兼容性分析进行尝试,使城市公园绿地兼具生态,美化和防灾的作用。
3.挖掘景观的教育作用,更好的利用防灾公园,发挥向公众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的作用,建立完善群众自救互救体系。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关中鞋垫刺绣的传承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 论拙政园的“声景”环境设计手法的当代价值开题报告
- 综合材料《Ta》开题报告
- 初中美术课堂情境创设应用研究——以苏州景范中学美术教学为例开题报告
- “图像识读”语境下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提问实践研究——以苏州景范中学美术教学为例开题报告
- 初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拓展研究——以基础几何与动物造型系列课程为例开题报告
- 新课标下初中美术设计创意实践培养研究——以苏州景范中学衍纸课程为例开题报告
- 初中美术兴趣培养研究与实践——以彩香中学美术社团为例开题报告
- “非遗”进课堂实践初探——从《偶戏》课例出发开题报告
- “设计·应用”领域“大单元”教学刍议——从人美版四年级教材课例整合出发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