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多倍体植株具有巨型性,且含水量较多、渗透压降低,呼吸、蒸腾等代谢强度也较低,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增强,从而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对扩大种植区域非常有利。染色体倍性化在植物进化、作物品种改良上作用重大,在遗传育种、优良农艺性状利用上还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准确鉴定植物倍性水平是发挥其作用的重要环节。杨树倍性育种是种质创新的重要研究内容。植物染色体倍性鉴定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早期筛选、破坏性小、准确度高、因陋就简。能尽早鉴定出来的应当尽早鉴定,从而缩短育种时间,加快育种进程,尽快应用于育种实践;能用简单方法鉴定出来的尽量用简单办法,可节省人力物力。[1]本实验在气孔鉴定的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术(FCM)鉴定筛选四倍体植株,为进一步开展杨树育种,选育速生优质高抗的杨树新品种提供育种材料。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多倍体的起源问题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巴罗内(BaroneA,1996)用RFLP技术分析茄子多倍体时发现其来源并不相同。Dhaliwal等[2]用1个一粒小麦(AA)、2个乌拉尔图小麦(AA)和5个野生一粒小麦(AA)为材料,通过RAPD技术揭示了不同材料间的亲缘关系。Joshi等[3]则用RAPD技术检查了野生小麦和栽培四倍体小麦的关系。戴思兰等[4]利用RAPD分析技术,对菊花起源问题进行了深讨,提出栽培菊花主要起源于D.indicum、D.vestitum和D.nankingense。蔡从利等[5]用RAPD方法分析了山羊草所有多倍体物种及其亲本二倍体物种之间的关系。王卓伟等[6]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桑树人工四倍体材料的DNA多态性及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为选育出产量和叶质更优,多倍体效应和杂交优势更强的人工三倍体桑树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于杨树受到染色体数目多、染色体小的限制,使得有关杨树细胞学的研究比较薄弱,对杨树二倍体的研究大多是关于染色体数和形态的研究,对核型及生殖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研究也有所涉及。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实验利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对四倍体初选材料进行DNA含量分析,以二倍体为对照,鉴定筛选四倍体植株。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以秋水仙素处理的美洲黑杨小叶杨F1代为材料,将流式细胞术应用于杨树远缘杂种DNA倍性分析,用该方法鉴定四倍体高效易行。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