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装置仿真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14 18:23:4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一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的背景和意义

近几年,使用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供电的装置已经逐渐实用化,非接触供电设备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目前实现非接触电能传输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电磁感应型(electromagneticinductiontype);2、无线电接收型(radioreceptiontype);3、共振型(resonancetype)。电磁感应型即感应耦合型(inductivepowertransfer,ipt)。90年代初,奥克兰大学以boy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对icpt(inductivelycoupledpowertransfer)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该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有关发明专利11项[1]。2001年,国内开始着手研究,技术成果及产品较少,但进步很快。

ipt型功率可达数千瓦,但是两个线圈的距离不能超过1cm。目前已经有一些产品推向市场,包括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绳电话和净水器等小功率,对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能要求不高的家电产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了解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背景及发展现现状;2.掌握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基本原理;2.设计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相关参数;3.利用Pspice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二.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1.建立松散耦合变压器模型

2.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电路的多谐振补偿设计方法

3.电流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电路的稳态及小信号模型

4.非接触充电平台的设计

三.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起讫日期

设计(论文)各阶段工作内容

备注

2015-01-12至2015-01-18

收集资料阶段查阅相关资料

2015-01-19至2015-01-31

查阅文献、翻译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2015-02-01至2015-03-15

规划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完成对各部分设计工作

2015-03-16至2015-03-31

熟悉Pspice仿真软件并对所设计的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2015-04-01至2015-05-14

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2015-05-15至2015-05-31

修改论文

2015-06-01至2015-06-05

论文定稿

2015-06-06至2015-06-20

准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