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m3/d给水工程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14 17:58:3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各类生活、生产排放的废水对水源水的水质具有一定的污染性。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对饮用水水质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然而现有的常规处理工艺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水质要求。笔者对现有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对预处理、强化处理、深度处理等不同技术进行介绍,并分析评述其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强化混凝;深度处理;给水处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设计内容为4万m3/d规模的微污染水源给水工程设计,包括取水工程、净

水工程、泵站、排泥水处理等。

水源水质资料

编号

项目

单位

分析结果

附注

1

色度

≤30

2

浊度

NTU

100~500

3

pH值

6.9-7.5

4

嗅和味

微弱

5

总硬度

mg/L

≤400

以CaCO3计

6

mg/L

0.03

7

mg/L

0.22

8

mg/L

210-5

9

mg/L

2.610-4

10

细菌总数

CFU/mL

2600

11

粪大肠菌群

MPN/100mL

1460

12

高锰酸盐指数

mg/L

46.3

13

硝酸盐

mg/L

5.86

14

氨氮

mg/L

4.7

本课题所研究的水源为微污染水源,其水质特点为:浊度较高(100-500NTU);含有较高粪大肠杆菌;轻微的嗅和味、色度;氨氮、细菌总数、高锰酸盐指数均超出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水的标准。因此,使用常规的处理方法(→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已不能使出水达标(GB5749-2006)。

本课题拟采用的工艺:

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常采用预处理、强化处理、深度处理等与常规工艺结合,从而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采用处理工艺为:微污染原水→一级泵站→预臭氧→混凝→沉淀→过滤→后臭氧→生物活性炭→消毒→清水池→二级泵站→城市管网

取水构筑物:

使用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其具有取水可靠,维护管理简单,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但投资大,水下工程量大,施工期长,在水源水位变幅较大时尤其这样。江河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主要分为岸边式和河床式两种。本课题水源取自一地表河流,其河岸平坦,枯水期主流离岸较远,所以采用合建式河床取水构筑物。

混凝剂:

聚合硫酸铁(PFS)作为一种铁盐类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克服了铝盐混凝剂在低温下应用效果不够理想,及铝离子有在人体内蓄积潜在危险的问题,具有pH值范围较宽,无潮解性,运输、贮存、使用方便等优点,且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做助凝剂可以减少聚合硫酸铁的用量。所以采用PFS/PDM复合混凝剂投加使用。

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臭氧、液氯、二氧化氯等。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具有杀菌效率高、管理简便、消毒效果好等优点。但其缺点是运行费用较高,没有持续的消毒作用,易受二次污染等。液氯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具有余氯持续的消毒作用,能有效防止二次污染。这两者相比,二氧化氯的杀菌能力是液氯的3~5倍,不会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致癌物三卤甲烷,还可避免液氯消毒发生泄氯恶性事故的危险,生产安全性较高,但其成本较高,维护工作量大,运行成本是液氯的2倍以上。通过以上比较,同时考虑到液氯消毒在国内使用的时间比较的长,经验也比较丰富,经济有效,因此本设计采用传统的液氯消毒方法。

臭氧活性炭工艺:

在混凝沉淀前投加臭氧的作用是氧化铁、锰、去除色度和臭味,改善絮凝和过滤效果,取代前加氯、减少氯消毒副产物,氧化无机物以促进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在活性炭过滤前投加臭氧的作用是杀死细菌、去除病毒、氧化水中有机物(如苯酚、洗涤剂、农药)和生物难降解有机物,将COD转化为BOD、氧化分解螯合物等。与活性炭联用,增加活性炭的生物作用,延长活性炭再生周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