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道路交通拥挤交通事故以及由于道路交通排放引起的交通污染已经成为备受各界瞩目的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均资源稀缺,交通需求总量巨大,在此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容量大、安全、环保特性好等特点,以成为大城市主要出行方式之一。
由于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和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地铁的客流量急剧增加,武汉地铁2015年来,客流量达到了126万人次,而地铁换乘站作为城市交通的枢纽,同样经受着巨大客流的冲击[1]。而地铁作为公共交通运输的主干道和客流运输的大动脉,需要完成大客流的集散工作,尤其是在地铁换乘站中,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时常由于大量乘客聚集在其内部无法及时疏散而引起严重的堵塞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行人在地铁和公交换乘的行为特性及宏观交通流特性,考虑换乘枢纽换乘因素的分析,根据行人在枢纽内的行走路线,对行人交通组织进行优化,有利于提高枢纽站内乘客换乘效率,降低乘客在进出站、换乘过程中的时间延误,对于降低地铁交通枢纽站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目标和基本内容
本文以武汉地铁2号线积玉桥站为例,借鉴国内外有关行人交通组织相关资料,旨在提高综合换乘枢纽站换乘效率,缓解地铁枢纽站拥堵现象。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周 数 | 内容安排 |
第1周 | 确定选题。 |
第2周—第4周 | 根据选题和设计任务书,明确研究内容,确定技术方案,完成开题报告,并于3月20日前上传开题报告,且为后期调查制定调查计划书及表格。 |
第4周—第6周 | 进行调研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工作,完成上述研究任务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内容。 |
第7周—第10周 | 完成上述研究任务第三部分的内容。 |
第11周—第13周 | 完成论文初稿,交予指导老师审阅。 |
第14周 | 指导老师交叉评阅 |
第15周 | 进行论文答辩评审工作 |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3.2014: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第61-64页.
[2] 李得伟,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集散模型及微观仿真理论,2007, 北京交通大学.
[3] 任刚, 陆丽丽与王炜, 基于元胞自动机和复杂网络理论的双向行人流建模. 物理学报,2012(14): 第255- 264页.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