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目的和意义: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
地球表面积约为5. 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 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资源的宝库和环境的重要调节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主要内容和目标:本论文共分为三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综述第一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订立及所遵循的原则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订立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第二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海洋环境争端解决机制内容一、 谈判与交换意见二、 调解1、调解的适用2、调解的程序三、 强制程序(国际海洋法法庭、国际法院、仲裁法庭、特别仲裁法庭)四、 临时程序第二章公约海洋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的特征及实践第一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的特征一、优点1、管辖争端范围大大扩展2、自愿和强制有机结合3、与其他机构和或国家组织密切配合二、缺点1、执行力不足2、与其他争端解决机制存在冲突第二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的适用第三节公约海洋环境争端解决机制与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传统的国际纠纷解决机制的异同一、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传统的国际纠纷解决机制介绍二、公约海洋环境争端解决机制与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传统的国际纠纷解决机制的比较第三章协调海洋环境冲突途径的探讨及对我国的启示第一节海洋环境冲突发生的原因一、规则理念的差异二、效力相当第二节海洋环境冲突解决途径一、规则理念整合二、加强国际合作2.2研究方法:本论文的研究与写作主要基于以下研究方法:第一,案例研究法。
在本文中,为了更好地从实践角度研究强制纠纷解决程序,笔者选取了几个经典案例,并考虑案例的性质,以期从法庭的审理中总结出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践规律。
第二,比较研究法。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4.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14-12-22~2015-01-10):选题定题;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并答辩;第二阶段(2015-03-03~2015-03-13):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并上传;第三阶段(2015-03-16~2015-05-10):撰写论文,并定稿;第四阶段(2015-05-11~2015-05-30):上传论文;第五阶段(2015-06-08~2015-06-06):参加答辩,汇总并上交论文相关材料。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区广清、曲波;《海洋法》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薛桂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国家实践[M];海洋出版社;2011年[3]黄伟;单一海洋划界问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张湘兰、张辉;《国际海事法新发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5]高健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研究(第二版)[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6]潘晓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体系下的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N];兰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举版;第42卷第6期2014年11月[7]王勇;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强制性仲裁”的限制条件——兼评菲律宾单方面就中菲南海争议提起的仲裁[J],2014年[8]余民才;海洋争端强制仲裁程序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以中菲南海争端强制仲裁事件为例[J],法商研究,2013年[9]严佳颖;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项下国际仲裁庭对中菲南海争端管辖权[J],2015年[10]陈燕妮;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强制仲裁制度[J],2014年[11]宋艺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以与自由贸易的管辖权冲突为视角[J],2014年[12]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主要视角[J],2011年[13]潘俊武;剖析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强制争端解决机制[J],2014年[14]潘晓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下的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J],2014年[15]李洁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南海争端中的效用及中国对策[J],2013年[16]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Law of the Sea,16 December 2009,Case concerning the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exploration of swordfish stocks in the south-eastern Pacific Ocean(Chile v. European Community), order[EB/OL].http:/fwww.itlos.org/fileadmin/itlosldocuments/caseslcase- no一 7/Ord.2009.1一16.12.09.E.pdf,[17]Trade and Environment at the WTO[EB/OL].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 a/envir a/envir wto2004 e.pdf[18]The Ru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Law of the Sea: A Commentary,Edited by P.Chandrasekhara Rao and Ph. Gautier,Maritinus Nijhoff Publishers,LeidenBoston,2006.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