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282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次规划设计以淮安盱眙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设计基地,通过对盱眙地区的历史文脉和特色肌理进行梳理提炼,在基于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规划设计手段和技术工具,实现盱眙历史街区的活力复兴。该研究对于将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触媒,以线性方式引导,加强历史街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实现盱眙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的复兴的过程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历史街区亟待更新、重获生机的背景下,对于正确认识其重要价值并有效保护、适当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近几十年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专家,如阮仪三、吴良镛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历史更新与保护规划迈上新台阶具有建设性作用。
其中,阮仪三、孙萌在《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对我国历史街区发展历程作了详尽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和形成原因;同时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政治规划的特点,指出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与建筑保护更新的几个问题。边兰春、井忠杰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探索和思考》一文中主要通过介绍一系列新的规划方法的尝试,如建立保护对象的框架体系,对规划范围进行分区并根据特色制定规划,对立面进行分类并建立逐步整治的引导图则,以院落为单位建立保护规划档案,以院落为单位建立分类整治的导则等,侧重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院落的独立思考,并建立总体框架来约束各类分项图则,以保证规划体系的整体性。欠缺主要在对于研究区域内的名人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并未给出重点改造的引导措施。[4]林林、阮仪三在《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一文中从对于历史街区规划编制的新探索和规划实施的新机制两个层面入手,详细介绍了规划框架的构建至规划落地实施各项环节的新思考。总体框架的构建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深入的历史文化研究;2.全面的现状综合调查;3.整体的保护发展规划;4.及时的规划实施反馈。并且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应当与城市紫线划定、建筑风貌保护、历史环境保护和弹性用地控制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在规划实施层面则是提出要注意正确处理与促进形成政府理性执政、专家科学指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方合作机制。[5]阮仪三、顾晓伟在《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中通过将五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的横向分析(福州三坊七巷模式、苏州桐芳巷模式、上海新天地模式、乌镇模式、北京南池子模式),对比得出了我国现行主要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汇总较为合理的做法应是坚持政府主导的渐进式保护更新,坚持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社区网络的稳定,坚持居民参与的原则,坚持土地的非商业性开发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五点对策: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管理职能;2.坚持长期渐进的小规模有机更新原则;3.确保历史脉络的延续性和真实性;4.推动基于社区参与与居民自助的历史街区更新新机制;5.建立适应历史环境保护要求的土地开发管理新机制。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分析盱眙历史街区对于淮安发展的影响,重估盱眙县的资源优势及特点;
2、立足于现代城镇发展趋势,对盱眙历史重新定位,提出发展目标和保护开发原则;
4. 研究创新点
1.运用层次分析法
在借鉴国内外各类对于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建筑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风貌等因素进行多变量排序,并进行权重分析,通过分析确定设计的侧重点和保护的节点,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
2.借鉴山水观念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