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镁基微波介质陶瓷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14 02:22:4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微波介质陶瓷,是指应用于微波频段(主要是UHF、SHF频段)电路中作为介质材料并完成一种或多种功能的陶瓷,在现代通信中被广泛用作谐振器、滤波器、介质基片、介质天线、介质导波回路等[1]。微波介质陶瓷制成的谐振器与金属空腔谐振器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温度稳定性好,价格便宜等特点,已在便携式电话,汽车电话,无绳电话,直放站,军事雷达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2]。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向更小型化和更高频化的发展,对微波介质陶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寻求高相对介电常数,以便于器件小型化;高品质因数以保证优良的选频特性和接近于零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以保证高热稳定性[3,4]

钛酸镁瓷是一种重要的微波介质陶瓷。1936年德国的R.Riecke和A. Unewiss等人成功研制了介电常数为13-18的钛酸镁系高频瓷料,由于其介电损耗低、介电常数温度系数小,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引起了各国材料工作者的极大关注[5]。目前,钛酸镁基微波介质陶瓷在高频热补偿电容器、多层陶瓷电容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钛酸镁系统存在三种化合物:正钛酸镁(2MgO-TiO2)、偏钛酸镁(MgO-TiO2)、二钛酸镁(MgO-2TiO2),三者中正钛酸镁、偏钛酸镁具有良好的微波介电性能,但晶体结构不同,前者为尖晶石结构,后者属于钛铁矿结构,二钛酸镁的介电损耗比较高,是制备过程中不希望获得的晶相。

至今为止,国内外有多种制备钛酸镁基微波介质陶瓷粉末的实验方法:固相反应法[6,7]、化学共沉淀法[8,9]、电化学方法[10]、聚合物分解法[11]、溶胶凝胶法[12,13,14]。然而,目前对于钛酸镁的合成还主要集中在传统制备工艺上。其中,固相法虽然合成温度较高,合成周期较长,耗能耗时,但因其工艺简单,目前还是合成微波介质陶瓷粉末的主流。对于利用一些新的合成方法来合成钛酸镁基微波介质陶瓷粉末,如微波合成法[15],水热法[16],熔盐法[17]等,还有待探索。同时,纯钛酸镁体系陶瓷的烧结温度过高,无法与金属导体共烧,限制了其在电子器件集成中的应用。因此,对钛酸镁基微波介质陶瓷的配方及工艺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制备方法

优点

问题

固相反应法

合理的温度制度可以帮助获得理想的生成物,简单易行。

合成温度较高,合成周期较长,耗能耗时。

化学共沉淀法

沉淀物的反应活性很好,合成温度较低,产物均匀。

沉淀剂的选择对原子尺寸上实现成分均匀混合影响很大,溶液pH值控制需要十分精确,前驱体所用原料成本较高。

电化学法

合成条件比较温和,对环境污染小。

所用的高纯度Mg条、Ti片等的清洗处理,电解质溶液的严格除水等对实验条件要求高。

聚合物分解法

与共沉淀法相比,不存在因溶解度及 pH 值不同产生分相从而造成成分混合不均的问题,特别适于制备多组分的电子陶瓷粉体。

原料成本较高,实验条件复杂,合成周期较长。

溶胶凝胶法

获得的粉末粒径较小,尺寸分布比较均匀。

实验过程复杂,合成周期较长。

尚在实验的制备方法

优势

微波合成法

微波合成法属于固相法,主要借助微波作为热源,通过微波能和热能的转化,进而合成所需产物。

水热法

水热合成法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高温煅烧,通过在高温水中反应物间的化学反应可以直接获得所需粉末。

熔盐法

盐法属于湿化学法,是在混合粉末中加入低熔点盐类,通过合成条件控制合成粉末的尺寸和均匀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合成温度。

微波水热法

微波水热法是新兴的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得粉体。与常规水热法相比,微波水热法具有如下几个优势:1) 结晶动力学速度很快;2) 迅速达到所需处理温度;3)可能生成新的亚稳相。

综合来看,当下比较成熟的制备钛酸镁基陶瓷粉末的工艺主要通过两大路线,一是固相法,将各个组分的氧化物或盐类在高温下进行固相反应;二是液相法,通过各种方法制备含镁钛的前驱体,获得其沉淀物或凝胶后再进行煅烧获得粉末,两者各有其优缺点。本论文选择工艺路线简便的固相法作为主要制备方法。

由于钛酸镁陶瓷烧结性能和介电性能的限制,对其的掺杂改性研究一直是钛酸镁基微波介质陶瓷研究的重点。目前,对Ca、Zn、Al、Sr、Co、Ni、Zr、Mn、Fe等都有研究,其中,对Ca、Zn等的研究较为成熟,除此之外还有对其进行玻璃相的掺杂[18],Na、K等元素的掺杂[19]等。通过掺杂,以达到改善其烧结性能(主要是降低烧结温度,增大烧结范围),提高其介电性能的目的。

本论文拟以固相法路线探索制备钛酸镁基微波介质陶瓷粉末的工艺,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不同添加剂改善其烧结性能和介电性能,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其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基本内容

材料制备:将钛氧化物和镁的碳酸盐或碱式碳酸盐球磨混合均匀,预烧获得钛酸镁陶瓷粉末,加入添加剂后,成型烧结,制备钛酸镁基微波介质陶瓷材料。

材料表征:对钛酸镁基微波介质陶瓷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xrd、sem等表征手段对其形貌结构进行分析,并其介电性能进行系统评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英文翻译。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原料、仪器和设备。确定技术方案,并完成开题报告。

第4-12周:完成材料的合成制备,测试其性能,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第13-14周:完成材料微观结构的测试分析,撰写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王光辉,梁小平,史奕同等.高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j].硅酸盐通报,2008,27(2):312-317

[2] 杨辉,张启龙,王家邦等. 微波介质陶瓷及器件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03,10(31):965-980

[3] 顾永军,孙道明,李谦等.微波介质陶瓷的助烧与掺杂改性[j].硅酸盐通报,2005,24(4):80-8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