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十年来,中国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从2008年的南方雪灾、汶川8.0级特大地震到2010年的青海玉树7.1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西南地区秋冬春特大干旱,再到2013年四川雅安7.0级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等等。这一桩桩自然灾害的发生无不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造成无数家庭家破人亡,同时也给受灾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所以,建立起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迫在眉睫。政府作为社会服务的提供者,本应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但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政府部门管理也有其局限性,在某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社会组织加以配合,共同进行灾前预警、灾后救援、灾后重建等应急工作。
社会组织,又称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简称ngo),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但从近些年的自然灾害救助中来看,社会组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救助能力的不足,还以其迅速的反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较之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更呈现出覆盖广泛,机动灵活,信息超前,资源丰富等优点,其参与意识也十分强烈。但同时,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社会组织缺乏系统的经验,自身内部架构也存在一些缺陷,这些都阻碍了社会组织角色的发挥。所以,研究社会组织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对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灾害救援中的协助作用,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1)社会组织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根据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出政府失灵理论,公民社会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分析各理论用来阐述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2)社会组织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把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分为三阶段:日常检测与预警阶段,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具体分析社会组织在三阶段中各自起到的作用,以及相较于政府管理所显现的优势,以阐述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可行性。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汇总,明确研究内容;
第3-4周:了解研究所需采用的技术方案,确定方案并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三级大纲;
第5-8周:修改论文写作三级大纲与撰写论文初稿;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孙玉红.直面危机——世界经典案例剖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58.
[3]韩亭.我国重大灾害应急管理接受国际救援问题研究[j].2010,3.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