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以“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为代表的“微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微营销、微电影、微广告、微课程等产品层出不穷。在教育教学领域,学习对象、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微时代”的影响[1],学习对象更加广泛,学习方式也逐渐走向移动化、微型化、碎片化。与此同时,学习资源内容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微视频“短、快、精、交互性强”的特点适应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有利于学习者利用有限的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微视频技术在移动学习、微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013年由果壳网发起的mooc中文用户大摸底调查报告显示,67%一门课都没完成,所选课程完成不到一半的也仅占16%。[2]除却时间、语言障碍等个人因素外,课程难度高、课程内容没有吸引力、教学方式没有吸引力是主要因素。学习者对教学设计的体验评价也仅3.9分。根据笔者对中国大学mooc(http://www.icourse163.org/)涵盖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管法学与基础科学的100门课程形式的统计调查,78%的视频为课堂实录或者是将课堂内容分章节的录制为教学视频。这种批量生产方式,导致教学内容的设计被弱化甚至是忽略。胡铁生在对我国高校微课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时,对527名参赛教师的调查表明,在微课资源构成方面,教学微视频获得84.44%的认可率,其次是教学设计(79.51%)、教学课件(74.38)[3]。然而,微课、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程等也只是形式上的“微”,由于缺乏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仅仅是将传统课堂45分钟的教学内容精简为10~20分钟的视频短片。这种形式主义的微课涵盖45分钟的内容,而仅花传统课堂一半的时间讲解,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
微视频作为可视化媒介,在其承载信息内容之时,因其“短、快、精”的特点倍受青睐。关于微视频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比如从一开始的短片,数字短片,到现在的微视频、微电影等。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界定: “微视频是指短则30 秒,长则不超过 20 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可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优酷网首席执行官古永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研究内容
① 背景和意义。在学习方式逐渐走向移动化、微型化、碎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教学微视频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② 分析国内外教学微视频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5~1.30 确定选题,和指导教师讨论选题,明确要完成的任务。2.1~3.15 查阅并整理资料,撰写、修改和上传开题报告。
3.16~4.15 提交论文大纲,撰写论文初稿。
4.16~5.24 论文修改和定稿,将论文按规定格式排版,上传论文。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赵秋锦,王帆,朱彦君. 交互式教学微视频——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微型化转变与补充[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25-29 106.[2] 李秋菊,王志军,陈丽. xMOOCs中的教学视频设计要点:基于案例的视频分析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4,06:95-102.
[3]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01:65-73.
[4] 杨九民,邵明杰,黄磊. 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6-40.
[5] 刘颖. 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三类“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教育信息技术,2015,Z2:128-131.
[6] 王觅. 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7] 王竹立. 网络教育资源为什么存在“数字废墟”——中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之难点剖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1:46-53.
[8]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
[9] 张一川,钱扬义. 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 远程教育杂志,2013,06:26-33. [10] 李振亭,陈中. 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论网络教学视频的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2006,11:83-85. [11] 胡铁生.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12] 尹合栋. 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 现代教育技术,2015,01:46-52. [13] 王觅,贺斌,祝智庭. 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 中国电化教育,2013,04:88-94. [14] 黄建军,郭绍青. 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 现代教育技术,2013,05:31-35. [15] 苏岩. 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1:33-35. [16] 孔利华,温小勇,焦中明. 微视频支持下的“学—教”学习模式:活动理论视角[J]. 电化教育研究,2014,04:87-93. [17] 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18] 陈玉琨,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 [19] 乔纳森·伯格曼 亚伦·萨姆,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 [20] 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1 [21] 李本友,吕维智,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5 [22] Stump G S;DeBoer J;Whittinghill J,Development of a framework to classify MOOC discussion forum posts:Methodology and challenges,2014 [23] The Online Video Phenomenon In Business[DB/OL].http://www.ibmadison.com/In-Business-Madison/October-2012/The-Online-Video-Phenomenon/,2012-10-26. |
[24] Jon Aleckson.Video as eLearning:15 Tips[DB/OL].http://managinge-learning.com/2012/10/12/video-as-elearning/,2012-10-26.
[25] Olga Bucovetchi;Radu D.Stanciu;Cristina Petronela Simion,Study on Designing a Curriculum Suitable for MMOC Platforms Starting out the Romanian Students’ Expectations, Procedia Technology, Volume 22, 2016, Pages 1135-1141.[26] Catalina ULRICH; Anca NEDELCU, MOOCs in Our University: Hopes and Worrie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80 (2015) 1541–1547.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