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187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论文旨在对居民的空间行为与街道的活力间关系进行研究。
以南京新街口街道长江路社区为例,内容涉及对社区内居民的日常活动行为方式和消费模式,公共配置的使用方式和状态,街道的使用状况和交通流量以及街边业态等方面进行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
以此来研究居民空间行为和街道活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思考街道活力的正确营造方法,找寻提升街道活力的举措,提出具有供参考并具有可实行性的专业意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曾构建了城市活力论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经济活力、社会活力、文化活力这三大活力交织的观点;而部分学者的观点来源于综合理论研究,对案例的涉及很少,有的分析了街道的起源、概念、发展历程和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现代主义运动理论指导下的城市街道特征和问题,从街道活动类型出发分析了有活力的城市街道构成要素,最后提出了营造街道活力的对策;而《影响街道活力的物质空间研究》这篇论文中则选择了湖北武汉市的一条古老街道汉正街上的宝庆社区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根据街道与当地居民生活相互联系的方式得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而有人认为影响街道的要素是足够的人行道宽度和有所交流的公私空间是产生街道活动的基本要求,而街道上吸引人的活动则能吸引更多的自发性街道活动,必要的街道设施为使用者提供的便利让这里变成了一个吸引人的场所;李皓在其论文中提出的观点是认为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因空间行为主体人的使用而产生,公共空间中人的公共生活是构成空间活力的源泉。
正是人与人活动及生活场所相互交织的过程,这种城市生活的多样性,使城市空间具有了活力。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中有人认为由于实质上的活力来源主要是人造的建筑形式和空间,而城市的各方面都影响着这一因素,而随着时间发展,构建的形式可能最终变得无法适用于其原始目的,从而产生冗余或者因需求而发生改变,简而言之街道因需求而发展,所提出的保证街道活力应与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而国外著名学者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到废除城市中的街道,而且尽可能地低它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及经济作用,这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有害和最具破坏性的思想并提出了维持城市生机的四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混合的基本用途;小的街区;不同年代的老建筑;人口的充分密集;jacobs针对现实生活中的街道缺少美学要素,缺乏人性的尺度,以及缺乏适于开展社会生活的公共空间等问题,对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考察,以便去发现这些街道中美好的要素,并探讨如何通过系统的设计来实现,对建设人文氛围和提升街道活力的城市街道空间环境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基于相关调查和数据的分析,探索城市开放空间的使用与人的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进一步总结出:对于公共健康存在积极影响因素的城市开放空间的类型及其特征。
进而对于城市开放空间的建设提供新的规划设计思路。
1.调查影响社区居民空间行为的要素,分析要素对居民空间行为作用的方式和这种影响方式的重要程度。
4. 研究创新点
现有的理论提出了关于二者间联系和作用的方式,但忽略了二者间相互影响的本质与实质,以及缺少对于南京地区而言适用的提升街道活力的方法指导。
本课题研究将建立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方式,先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一步一步进行学术深化,其后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再谨慎地得出结论与相关意见。
本篇论文将是街道活力问题研究在南京地区所跨出的重要一步,对其后的相关研究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