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松材线虫遗传多样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9 00:54:4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有学者认为拟松材线虫也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且不同地理株系的拟松材线虫在致病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这种差异与拟松材线虫在DNA分子上的遗传变异是否存在相关性这一基础问题尚缺乏研究。因此,本文将对不同地理来源的拟松材线虫遗传多样性进行探讨,对不同群体的拟松材线虫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析,从DNA水平阐明其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以期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分子鉴定提供一定的帮助,也为阐明松树寄生线虫与松树健康关系这一科学问题提供基础研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对于不同群体拟松材线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多,主要从致病性和形态特征及其测计方面着手研究。

⑴ 在致病性方面,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 xylophilus) 是公认的松树萎焉病的病原,而abad p.,tares,s.,et al.(1991)认为松树萎焉病是有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引起,他们共同构成线虫复合群体(pine wood nematode species complex,pwnsc)。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相比,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后者不致病或致病力极弱,仅仅能造成树势衰弱的松树死亡(程瑚瑞,1986)。在林业生产上,许多地方发现枯死松树与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 mucronatus ,mamiya et enda]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吴浙东(2000)在浙江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枯死树上仅分离到拟松材线虫。姚晓华(1996)、史东平等(1995)、丹阳等(2003)在江西、云南等省的大量枯死松树中也分离到拟松材线虫。关于拟松材线虫的致病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mamiya等(1979) 、mc namara 等(1988)、柴希民等(2003)等认为拟松材线虫不具有致病性。futai(1980)、程瑚瑞等(1986)认为拟松材线虫具有微弱的致病性。braasch 等(1988)认为拟松材线虫具有潜在的致病性。而张治宇等(2002)、季宏铁等(2006)等认为拟松材线虫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

⑵ 在形态学方面,mamiya等(1979)研究认为拟松材线虫尾圆锥形,末端比较尖,且有一指状突起,其长度范围为2.53-8.86m,而松材线虫的尾尖突长度范围为0-2.78m。张治宇等(2008)研究测量了14个拟松材线虫尾尖突长度为3.28-5.82m,亚洲型尾尖突略长于欧洲型尾尖突,尾有亚洲型和欧洲型两个主要类型,表明地理位置对拟松材线虫尾形和尾尖突有一定的影响。同一个拟松材线虫群体的尾尖突和尾形也不尽完全相同,存在微小变异。拟松材线虫雄虫的交合伞是有多种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既存在于种内不同群体之间又存在于同一群体的不同个体之间。拟松材线虫尾部形态的多样性,应由其遗传基因决定,但是由于线虫生长树种、地理环境和营养条件的不同,导致其形态又具有复杂性,因此在形态鉴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2012.02.25―2012.03.08:查阅文献,收集整理资料;

2、2012.03.09-2012.03.31:线虫保存培养;

3、2012.04.01-2012.04.10:线虫总dna提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首次利用ISSR分析技术对拟松材线虫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对不同群体拟松材线虫的亲缘关系和致病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提高检疫检验技术方法,进一步控制松树病害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