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mRNA的提取及特异性转录因子的检测开题报告

 2021-08-09 00:54:4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传递细胞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Gunning和Pate等人应用塑料半薄切片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发现的具有细胞壁内突特殊结构的细胞,在有迅速侧向运动溶质的组织中最发达,它们的存在常跟共质体与质外体间密集的溶质流动有关,可传递代谢物质。本研究的目的为检测被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互作后引起的结瘤因子粗提物诱导后,刺槐等豆科植物中分化出的传递细胞中,是否同样具有其他类型的传递细胞中的特异性标记基因,如BETL-1,BETL-2等,这些基因是否也被MRP-1转录激活,尤其是了解MRP-1是否存在于刺槐基因组中,由此了解该种类型的传递细胞的分化机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有关根瘤菌与植物互作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瘤的分子机制方面,对于结瘤各个时期根瘤菌与植物间的信号交流研究得较为深入。而当前关于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互作后引起传递细胞的报道甚少,尽管在很多植物细胞的发育种子中都有对传递细胞的描述,但研究得最为详尽和细致的是玉米种子,已有研究报道,在玉米内胚乳中,BETL(basalendospermtransfercelllayer)存在于靠近茎柄组织的内胚乳的基部,BETL包括2-3层高度分化的传递细胞。在传递细胞中,存在着很多特异性表达的标记基因。如BETL基因家族,BETL-1(Huerosetal.,1995),BETL-2(Huerosetal.,1999),BETL-9(Doanetal.,1996;Gruisetal.,2006),Meg-1(Gutirrez-Marcosetal.2004),miniature-1(Mn-1)以及ZmTCRR-1(Muizetal.,2006)等,对这些基因的突变实验结果显示,传递细胞的特征性细胞壁内突生长(WIG)现象会消失,BETL的细胞数量和大小都会发生相应的减少。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2011.02.16―2011.03.11:查阅文献,做预备实验,培养菌种等

2.2011.03.12-2011.03.21:刺槐种子处理以及固氮菌的培养

3.2011.03.22-2011.05.10:提取rna模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前人在研究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作的过程的分子机制时主要关注于结瘤因子的作用,本课题的基础之一在于发现了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作后能引起豆科植物传递细胞的产生。而传递细胞中分子机制的了解仅限于在玉米种子等草本植物中,在刺槐等木本植物中未有报道。本实验结合了根瘤菌的结瘤与传递细胞发生的分子机制,有望揭示在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作后豆科植物产生的传递细胞的发生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