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武夷山是中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山岭纵横,气候温润,生物种类繁多。已知高等植物近3000种,动物5249种,其中有不少特有和古老、孑遗、珍稀种类,是国内外闻名的动物新种模式标本产地,同时也是中国东南部重要的物种形成和分化中心,生物的避难所,形成如此丰富的物种,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有密切关系的,武夷山面积广阔,相对高差较大,景观多样,生态系统类型丰富,按大的类型划分,有森林、灌丛、草甸、灌草丛、农田、果园、河溪、水潭等,各种生态系统是武夷山物种多样性的主要依托,由于植物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武夷山被确定为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之一,而且是整个中国东南部唯一的一个关键区,武夷山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对植物种质资源,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植物,濒危生物多样性,常绿阔叶林植被,或某一类植物如蔷薇科木本观赏植物,蕨类植物资源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而关于武夷山固定样地内应用群落学知识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主要是关于武夷山自然风景区内常绿阔叶林的研究。群落中物种丰富,群落结构比较稳定,生态效益好,符合群落的顺序演替。由厦门大学生物系,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武夷山综合科学考察队植被考察组查明,武夷山有高等植物267科,1028属,2466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油杉,水松,银杏,拟单性乐东木兰,白豆杉等植物,武夷山很多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中药用植物1194种,主要用材树种365余种,纤维植物171种,芳香油料植物161种,单宁植物70种,糖类、淀粉植物219种,还有染料、色素及饲料植物70余种,同时,观赏花卉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木兰科19种,杜鹃花科39种,兰科60种,蔷薇科120种及竹类40余种.
据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武夷山地区植物群落中,不同森林类型分别按乔木层和灌木层2种生长型对各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分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由于长期处于保护状态,人为干扰破坏少,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其中以常绿阔叶林群落植物多样性指数数值整体上为最高,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中,其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呈常绿阔叶林大于针阔混交林大于针叶林( 黄山松林) , 表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演替过程总是伴随着阳性先锋树种的衰退和耐荫性及中生性的顶极种的发展, 在演替过程中, 各阶段群落物种种类在不断地增加, 并向顶极群落发展,由此可见武夷山地区具有形成常绿阔叶针叶林的温度,水分等气候条件。
本研究对武夷山大安源地区内植物多样性进行群落学研究,为相同地区的城市人工群落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以武夷山典型植物群落建立永久性监测样地,开展连续观测,其中研究内容包括调查方法的确定,样地的设置,收集群落所出现的所有植物标本,并对物种组成,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整个群落植物科、属、种的组成,群落外貌特征及结构,物种多样性等进行研究,通过对数据处理及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对典型样地进行植物群落学研究,可以客观掌握监测样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的重要内容,本实验在大安源样地进行,应用群落学的方法测定植物物种的多样性,通过数据整理,对该样地进行群落垂直结构分析,群落物种重要值分析及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研究计划: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地区植物多样性固定样地进行群落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武夷山大安源地区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本试验以武夷山大安源地区为固定样地内植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多样性进行群落学研究,通过对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群落物种重要值、群落物种多样性,如:样方群落多样性;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中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等进行分析,为武夷山植物多样性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武夷山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以便充分发挥该地区内植物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