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1],是分布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 、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2]。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1],而且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自然之肾之称[2]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一。湿地面积约2500万hm2,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3]。
在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发热急剧增加,为解决农业用地的扩张和发展经济,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中国天然湿地日益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下降,捕捞、狩猎、砍伐、采挖等过量获取湿地生物资源,造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湿地水资源过度开采利用,导致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长期承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湿地水污染,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沙淤积等等,使中国湿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1]。保护湿地已经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刻不容缓的重大责任。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全球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4]。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等,特别是食物,是无法用化学合成品取代的。生物多样性还提供了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服务功能 [5]。从全球生态看,人类生存的合适环境----大气的气体组分,地球表面的温度,地表沉积的氧化还原电势以及ph值都是由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积极地控制着。这种适合人类生活的条件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早期并不存在,只是在古生代以来,地球上生物大量出现和逐渐发展及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在地球早期的大气中含氧量要低很多,如果断绝了植物饿光合作用,那么现有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而于数千年内消耗殆尽。生物科学对古生物发展史的研究表明,任何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现。因此,保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6]。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国外湿地研究进展
1.1 国外湿地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逐渐深入,湿地科学研究也从最初的湿地资源考查向湿地自然过程研究发展。近些年来,湿地研究内容增多,领域扩大,几乎涵盖湿地科学研究的各主要方面,填补了一些空白,加强了对湿地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功能的思想。湿地科学的综合性研究和分化性研究方面均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9]。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区概况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水库,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北平原中部西侧,位于淮河中、下游结合部,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其地理位置在北纬33o06′33o40′,东经118o10′118o52′之间,南望低山丘陵,北枕废黄河,东临京杭大运河,西接岗坡状平原。西纳淮河、东泄黄海、南往长江、北连沂沭,淮河横穿湖区,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属暖温带黄淮海平原区与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区的过渡带,湖区四季分明,无霜期240天,湖上风速大,年平均风速3.7米/秒,最大风速24米/秒,有明显的湖陆风,多为偏东风。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洪泽湖降水量较为丰沛。年平均气温14.8℃,1月为1.0℃,7月为27.6℃ 。
洪泽湖属过水性湖泊,水域面积随水位波动较大。在正常蓄水水位12.5米时,面积达2069平方公里,容积为31.27亿立方米,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
洪泽湖湿地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包括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高等植物、鱼类、鸟类等,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物资源基地之一。水生高等植物81种,隶属36科61属,其中单子叶植物43种,双子叶植物34种,蕨类植物4种。另外有浮游植物8门141属165种。底栖动物75种,鸟类15目44科194种,有鱼类动物68种[33]。
4. 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1]国产林业局等.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p]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9.
[2]edward b b,et a1.economic valuation of wetlands.ranlsar convenli.g{and,switzerland.1997.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