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典型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9 00:52: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植物群落结构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的重要内容,研究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特征不仅可以了解现在的群落状态,也可分析过去群落的结构与受干扰情况以及预测未来的群落动态。

此外,研究植物群落结构还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从而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生长状况,对研究区域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典型性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活型、群落的物种重要性、多样性、生长密度、优势度、季相变化、群落层次、群落的镶嵌性和异质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更新、群落的波动和边缘效应等动态变化,预测群落的发展趋势,为群落的保护、城市绿地的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内,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相对比较迟,20世纪20年代以来才得以进行。1924年,李顺卿在美国做的博士论文《明尼苏达州湖附近森林演替因素》,可以说是中国学者研究植物群落的第一篇重要文献。1952年、1955年,曲仲湘从植物群落学的角度,对南京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灵谷寺与栖霞山森林植物群落的外貌、种类组成和结构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邵国凡在长白山红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中,提出了红松的生长竞争模型以及林窗模型,他还提出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支撑的计算机模型和实例。

19世纪后期,生态学的兴起为植物群落种植设计奠定了科学基础。人们从自然中发掘植物构成类型,将一些植物种类科学地组成了一个群体。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了一套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国际上将其称为宫胁昭方法。 1998年,Mc Pherson研究了美国加州首府Sacrament市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可持续发展性。2000年,David J Nowak、Daniel E Crane运用UFORE模型对美国城市森林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量化。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论文研究内容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查阅有关文献,了解所研究的课题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完成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二、南京城市典型绿地植物群落的基本概况及基本研究方法的确定。

三、通过实地样方调查测算出林木高度、盖度、数量或多度、生活型、季相、群集度、林地海拔、坡度、坡向、枯枝落叶层厚度以及土壤类型等数据,从而对其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记录调查数据及相关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国内对于城市植物群落结构的定量研究并不多见,大多数是对植物种群的定量和群落的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而对城市植物群落结构动态的定量性研究更为少有。

本文是对南京城市典型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分析的研究,在国内还是比较少见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